四月大地回春,马拉松赛事在沉寂了一个冬天后纷纷在各个城市举办,跑友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我有幸在欧洲参加了四个城市马拉松,分别是巴黎、波恩、汉堡和杜塞尔多夫。
巴黎马拉松:风情线之旅
巴黎马拉松始于1976年,是除了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五大马拉松赛事外,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比赛之一,也是世界上参赛人数最多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今年报名人数多达46000,而且全部是全程,半程是提前一个月进行。即便名额如此之多,报名费如此之贵(我是第二档,80欧元,大约人民币640),但很多人还是由于报名太晚无缘参赛。
巴黎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这也是我选择来这里参加马拉松的原因。春天的巴黎树木萌芽、鲜花缤纷,马拉松比赛鸣枪起跑点是在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凯旋门脚下,整个路线经过耳熟能详的协会广场、卢浮宫、巴士底狱广场、塞纳河沿岸、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奥塞博物馆等,被称为全球最壮观的马拉松赛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安全隐患,巴黎马拉松需要参赛者提供体检证明。
巴黎马拉松芯片是直接贴在号码簿上,并且有净时间统计,这对跑友们来说非常好,不需要都往前拥挤。由于参赛人数比较多,巴黎马拉松按照报名时间分段出发,第一枪是职业选手,第二枪是三小时内选手,依次类推。和国内马拉松相比,巴黎马拉松起跑点的男性小便装置非常独特,方便快捷。
由于我来到起跑点时间比较晚,没能赶上3小时15分的起跑段,和3小时30的选手混在了一起,因此节奏受到较大影响,第一个10公里用时45分13秒,第二个10公里用时45分05秒。前20公里比较轻松,可能是大赛氛围比较好,周围的参赛者很多,路边的加油助威者也很给力,令人比较兴奋。第三个10公里决定跟3小时15的官方“兔子”跑,虽然慢一点,但也是为了防止自己在最后关头跑崩。30公里后,决定离开“兔子”加速前行,最终以3小时10分的成绩结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比赛中和比赛后的食物补给都还不错,有香蕉、葡萄干、饼干等,国内赛中则只有水。不过巴黎马拉松不封路,并且五公里一个水站,只有一两处运动饮料,这似乎和国内相比有所差距。我在赛后还享受了按摩服务,只是服务人员的按摩水平有待提高。这次大约有200人从国内来到巴黎参赛,赛后和一些跑友小聚,这也是参加马拉松的乐趣之一。
来自肯尼亚的彼得-索姆和埃塞俄比亚的博鲁-塔德斯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塔德斯还改写了赛会纪录。赛后官方数据显示,共40108人参加,完赛38690人,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完赛率都相当高,我总排名2168名,也可以看出巴黎马拉松的水平比较高。如果是在国内参加比赛,以水平最高的北马为例,2012年北马3小时10分可以排在男子第260名,而这次在巴黎男选手中我只能排在第2018。
波恩马拉松:吃喝玩乐
波恩是前西德首都,2001年才首次举办马拉松,无论从赛事规模还是整体水平来看都比较一般。波恩马拉松在巴黎后一周举行,因此主要以玩为主。赛前游玩了了亚琛、科隆、布吕尔、科布伦茨等城市,晚上回来快11点,才看到组委会在搭建起点和终点拱门以及设置路障,小马拉松就是可以这样不紧不慢。
比赛的补给也不错,每个水站都有水、茶、运动饮料,可乐可以挑选,也有香蕉。在起跑不久后横跨莱茵河的大桥上有个主持人会根据号码簿念出选手姓名和来自哪里。马拉松路线经过波恩主要的景点,包括市政厅、明斯特广场、大教堂等。不过由于波恩是个小城,路线是环绕三周,这就显得有点单调乏味了,第三圈的时候都不想跑了。还有就是波恩是上午10点30发枪,跑了两个小时就到了吃饭点,看到路边用餐的人,真是令人崩溃呀。
波恩赛后有地方可以洗澡,这是相当爽的事情。洗完后先躺在椅子上晒一晒太阳,然后尽情饮用啤酒和糕点小吃,生活如此美好啊。在用餐的地方,组委会已经将参赛者成绩公布,非常迅速,当然这也和参赛人数少有关。
汉堡马拉松:run for boston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堪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典范,电力供应全部来自北海的风电,公共交通线路总长超过十万公里,有效的降低了碳排放。由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成就,2011年汉堡被欧盟命名为欧洲的“环保首都”。
汉堡马拉松是国际田联金质级赛事,历来不缺高手,参赛人数排名世界前十,是德国仅次于柏林和法兰克福的第三大马拉松比赛。汉堡赛道主要通过汉堡港和易北河沿岸、阿尔斯特湖等,起伏很小,视野开阔,景色宜人,又不像柏林那样拥挤,因此是破个人纪录的人的首选之地。肯尼亚前男子5000米世界冠军基普乔格就兑现了自己赛前诺言,不仅夺冠还改写了男子赛会纪录。值得一提的是,李宁是本次汉堡马拉松的主赞助商,门口有巨大的李宁横幅,所有组织者穿着李宁的衣服,鲜艳的大红色,典型中国味道,还写着汉语“李宁”“马拉松完成者”等,异国他乡,看着很亲切,只是近来状况不佳的李宁能在欧洲打开市场吗?
汉堡马拉松前一周,波士顿马拉松赛发生了爆炸案,但这并没有影响汉堡马拉松的顺利举行,无论是参赛人员还是观众依然很多,只有8名跑者退赛。当然,保安力量也有所加强,汉堡马拉松赛主办方表示共有400多名警察参与安保工作。发枪前,近15000参赛者为波士顿马拉松伤亡人员默哀一分钟,赛后播出了老牌歌星尼尔戴蒙演唱的波士顿马拉松主题曲「Sweet Caroline」,同时许多跑者也将带着绿黄色腕带,上面写着「为波士顿而跑」(Run for Boston)的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住的宾馆由于马拉松关系,将早餐时间提前,并且房价包含早餐,让我得以充分补足能量。比赛当天,马拉松参赛者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只要凭借参赛号码簿即可。当然,我在汉堡坐了两天地铁,没遇到过车票的人。到地铁里,有很多运动装束的人,一看就是跑马拉松的,跟着人流来到起点,换衣服、存行李、进入起跑区,一切仅仅有条。比赛还是分段出发,大家可以和水平相当参赛者一起,有助于跑出好成绩。
前10公里,观赛人群相对较少,气氛一般,不过我还是跑出了3小时10分以下的配速。第二个10公里进入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观众和乐队比较多,气氛热闹许多,因此速度一直维持的不错。汉堡马拉松水站志愿者非常专业,他们将水拿在手里,尽量减少大家拿水导致的降速和碰撞。第三个10公里,稍微有点降速,但总体还算平稳,因为补充了能量胶。第四个10公里,我和几个欧洲老大爷进行了PK,这也使得我在比较累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住,不得不说欧洲人的跑步水平整体比较高。最后2.195公里,由于体力透支降速明显,不过还是以3小时08分17秒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比较满意。
汉堡马拉松的赛后补给也非常棒,在能够容纳上千人的大厅里,桌子上摆满了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还有水、可乐、功能饮料、汤、啤酒以及糕点、葡萄干、饼干等。总之,汉堡是一个跑一次还想跑第二次的马拉松。
杜塞尔多夫马拉松:跑在莱茵河畔
杜塞尔多夫位于莱茵河畔,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号称有世界上最长的酒吧长台,绵延在莱茵河沿岸。杜塞尔多夫是德国广告,服装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也是欧洲最大的日本人聚居地,日侨多达26834人(2006年统计数据),市内有许多日资公司。杜塞尔多夫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
在杜塞尔多夫,小孩子从小就培养对跑步的爱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杜塞尔多夫马拉松也专门设置有小孩组比赛,这比较少见。比赛当天天气状况比较理想,气温不高,开跑前甚至冻得哆嗦,为参赛者创造好成绩提供了条件。其中在男子比赛中,第一集团后半程开始加速,26岁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德贝勒以2小时07分48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在女子比赛中,曾在去年该赛中获得第3名的22岁埃塞俄比亚选手吉扎瓦最终以2小时26分24秒的个人最好成绩率先冲过终点夺冠。
这是我四月份最后一个马拉松,主要以放松跑位置,拿着个相机到处拍照,在比赛的同时也顺便把杜塞尔多夫的主要旅游景点如教堂、市政厅等都看了一边,马拉松旅游两手抓也是我跑马拉松的一大动力,最终3小时44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