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古城:风景这边独好
2013-03-07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今年国庆节,我去榆林了,历史底蕴深厚,有很多生动的历史故事,遗憾的是有好些地方没去,例如黑龙潭,我特别想去,听朋友说,那里已经是3A级景区了。”西安的常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我市白云山景区于10月10日被国家A级景区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结束了我市无高A级景区的历史。红碱淖和二郎山景区创4A已通过省上初评验收上报国家局待批。李自成行宫和红石峡创3A也在紧锣密鼓进行,黑龙潭龙文化景区创3A已通过省上最终验收。横山波罗古堡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古堡南门和主街道建设投入资金和建设进度已完成40%,绥德县疏属山扶苏墓景区建设加快,神木县杨家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和府州古城保护性开发进度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28%。
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边塞文化、大漠风情”为品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初步形成,有9项文化遗产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名录,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屡获殊荣。初步形成了大漠长城风光游、黄河风情游、红色游、乡村民俗游、古城堡探秘游及能源化工和现代农业七大主题旅游线路。据统计,五年来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
2006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达2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亿元人民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160多人,72人考取了导游证,为地接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8个景区共启动旅游建设项目28个,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经国家旅游局验收,米脂高西沟、牛玉琴绿源治沙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填补了我市农业旅游的空白。依托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新型旅游产品得到开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200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陕北民歌进军营、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世界三大民歌演唱会、白云山论道等一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2007年开工建设了红石峡、镇北台景区的道路、文化广场、停车场。精心打造榆林古城游览区,启动长城、黄河沿线旅游项目,地方小吃、民俗文化、民间曲艺表演、剪纸、石雕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也得到较好的开发。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和民间艺术之乡、南部黄土文化和北部大漠民俗风情园。
2008年,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榆林·中国陕北民歌艺术节、《走向辉煌——榆林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省第五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等多个奖项。
2009年,我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组建成立市旅游公司,重点策划和建设统万城、白云山、红石峡和红碱淖旅游景区,做好榆林古城老街、黄土文化民俗风情园等23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开辟了新的旅游航线,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旅游文化艺术节。
2010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服务提升战略,榆林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开展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先后组织“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公益宣传、“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活动、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导游大赛、旅游培训和安全保障等10项活动,行业自律意识和旅游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计划投资15亿元的榆林沙地森林公园初具规模;统万城景区投资1100万元征地2462亩;吴堡县引资8000万元建设横沟温泉;神木县规划投资20亿元倾力打造杨家城古军旅文化旅游区;绥德县投资2000万元用于黄土风情园基础设施建设;佳县提出旅游强县目标,募集资金近2000万元,启动了景区扩建工程;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第二批项目。与延安建立了“大陕北、大旅游”合作关系,联手推动陕北旅游大发展。与鄂尔多斯、咸阳等6市共同发起成立了西部帝王陵合作联盟,签署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

猜你喜欢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做足满族风情,小村旅游红火


网媒记者感受梦幻海北:金银滩上的两个梦想


青海推出红色旅游指南


雷锋巨型头像雕像亮相湖南长沙


黄冈市3个标准入选中国红色旅游品牌标准_西部旅游网--西部旅游、


井冈山等地惊现网游广告惹争议


归龙山:红色物种基因库


這個秋天登山熱 盤點四川九大最美名山


旅游局机关党支部赴明光市自来桥镇开展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迎接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


不忘初心 向英雄致敬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故事演讲比赛


青岛航空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 目的推广海水稻


国画宗师蒋兆和故居陈列馆泸州开馆 他曾创作抗战长卷《流民图》


不忘初心 特型演员缪世璇到嘉兴南湖参观学习


泸州工商联“忆初心 感党恩 记使命 担责任”教育培训在遵义举行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泸州抗战景观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