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旅游 村庄发展有后劲
2017-08-10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
“我们村,以前没姑娘愿意嫁进来。”宝坻区尔王庄镇冯家庄村书记于连才对村里以前的情况还历历在目——全村270多口人,土地面积倒是不少,有2500多亩,但,即便是年景好的时候,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万多。而且,村里都是土路土街,平时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里都是露天旱厕,垃圾乱堆乱倒,更别说路灯等设施了,“我们村里有句顺口溜, 街道坑洼洼,水塘干巴巴。广场堆粪堆,苍蝇满村飞 。”
如今,一拐进冯家庄村,眼前就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面,道路两侧,一排别致的花坛中,各色月季正开得花枝招展。村北侧的40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上,整齐地安置着一排排的健身器材;再向东,一座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党史馆及附属建筑,简直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实际收入也是翻了番,今年的人均年收入有望超过2.7万元呢。”老支书自豪地说,这个数字在镇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
冯家庄村一前一后的变化不过四年时间,这一切都是从2013年,市委组织部的帮扶组进驻冯家庄村开始的。
改变村容村貌 村民生活有奔头
“以前,我们村也没个整体规划啥的,工作组一来,立马就投入工作了,先给我们村的格局进行了规划。”于连才说,2013年,帮扶组一到村里,就着手解决了路面硬化的问题,“不仅修了路,还种花、种了树,装上了路灯。”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更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帮扶组的支持下,村里重新修建了地下排污管网6900米,终端大型化粪池6处,并拆除了所有的露天厕所,完成全村102户水厕入户的改造工程。
以前的冯家庄村委会就在主道旁不足18平方米的两间平房里,大的一间既是办公场所,也是党员活动室,还是文化活动室,平时开会也要用,而小的一间更是“身兼数职”,有时还要兼做库房。
现在,在村北侧新建的党史馆的附属建筑中,不仅有配套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有专门的活动室、阅览室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我们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人,平时,大多在这里用餐。”
土地流转种植水稻 村民收入提升
帮扶前,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种地和打短工。现任帮扶组组长的郭振学说:“那时候村里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主要种植玉米和棉花等,分散经营,经济效益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帮扶组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努力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那会儿,工作组真是天天跟我们去村民家里动员。”于连才说,当时,有部分村民是存在顾虑的,工作组不厌其烦地登门做了2个月的工作,最终实现了100%的土地流转。“村里有个低保户,妻子患有尿毒症,所以没法外出打工,他种地也比别人更能吃苦,家里一年能有2万块钱的收入吧。所以,他就担心,这土地流转以后,收入不能保证。”于连才说,当时,帮扶组反复给这户种植户做工作,最后工作组的同志保证,如果土地流转后的年收入低于2万元,他们帮忙补齐不足部分,“这才给他吃了定心丸。”
现在,土地流转后,专门请了市农委、市农科院的专家来把脉,成功实现主要农作物由玉米、小麦调整为水稻,并引进E28、津179等优良水稻品种。“现在,每亩地的年收入差不多翻了一番。”于连才说,不仅如此,土地流转后,那位种植户还给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打工,每个月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呢。
“土地流转以后,我们特别加强了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已经有120多名村民参加了包括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电焊、叉车、手工编织和家政等的职业技能培训。”郭振学说,目前,外出打工、经商、搞养殖业等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又一项经济收入,“就打工来说,一般能有两三千,技术工种能有五六千。”
规划五大板块 打造红色生态旅游村
不仅“输血”,更要“造血”。郭振学说,帮扶组利用四年的时间,逐渐探索完善了冯家庄村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这里是宝坻境内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我们就是要用好红色资源,带动村庄发展,建设红色教育基础,发展生态旅游。”郭振学说,他们深入挖掘了冯家庄村的红色基因,与镇、村干部反复研究怎样打造一个红色生态旅游村。
目前,规划了五大板块,包括红色教育板块,就是已经建成的村党史馆;特色餐饮板块,目前已经建成接待服务中心500平方米;休闲娱乐板块,除了村里的鲜花一条街、村北的梧桐大道,还在村东建了一片荷花景观花田;果蔬采摘板块,引进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开发建设圣诺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生态种养板块,依托村东优质水田种植有机水稻,逐步发展稻蟹立体种养,在村南林地发展林下散养经济。“如今,冯家庄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郭振学说。
其中,特别值得一看的是冯家庄村党史馆,这是天津第一个村建党史馆,第一个村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开馆一个月来,全市已经有近百个基层党组织、2000多次到党史馆参观学习,看展览、忆党史、重温入党誓词、上党课,过党日活动。采访当天,河东区东新街的机关党员和社区书记们正在这里组织党日活动,带队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惠说,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拨组织党员们来参观学习了。
说起帮扶组四年来的工作,于连才感动得直点头。修路建馆,整修村貌,帮扶组的工作人员不仅没白没黑地跟村两委班子一起调研讨论定调子,一旦立了项,他们又得四处去筹钱,除了申请各类补贴资金,帮扶组的工作人员也想了各种办法。“修环村路时,为了节省资金,他们跑到临近的产业园,找人家要废料垫路基,最后路基土方还剩下一万多块钱的缺口,他们要自己掏钱,也不能停工,真的,我们村里都特别感动。村民都说,这真是共产党的干部,看到他们,这日子就看到希望了。”

猜你喜欢

谁持彩练当空舞


网媒记者感受梦幻海北:金银滩上的两个梦想


泸州:红色旅游带动农村脱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云天别墅


顶着雪花泡温泉 感受红色旅游与诸葛文化


四川将培育12个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含古蔺太平镇


整合特色资源 江苏启动“红色旅游行


丰富暑假生活的好去处


茅塔“红色旅游”创收 2500万


2014京津冀红色旅游联合推介活动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迎接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


不忘初心 向英雄致敬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故事演讲比赛


青岛航空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 目的推广海水稻


国画宗师蒋兆和故居陈列馆泸州开馆 他曾创作抗战长卷《流民图》


不忘初心 特型演员缪世璇到嘉兴南湖参观学习


泸州工商联“忆初心 感党恩 记使命 担责任”教育培训在遵义举行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泸州抗战景观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