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红色清真寺养育一方撒拉人
2013-05-07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一座与中国红军结缘的清真寺,给这个原本贫瘠的地方带来的不仅是红色的记忆,还有如今的旅游兴旺、家家富足。
循化县西距青海省会西宁市149公里。出县城往南,黄河水宽阔清澈,滋养着两岸沃野千里。这里世代生活着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赞布呼清真寺所在的红光村就处于山清水秀的黄河岸边。
车子还未驶入村子,记者就已看到清真寺高高的唤礼楼。这是一座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占地约4亩。四合院布局古朴典雅:礼拜殿坐落正西、青砖照壁面东,北侧南侧各是一排礼拜堂。
循着清真寺寺管会主任封成吉的指点,在礼拜殿和唤礼楼的屋脊、楼顶,隐约可见花雕青砖上雕刻着的五角星、镰刀、斧头还有红军军服上的领章。尽管形状不大规则,但它们在穿越了历史的尘烟之后依旧熠熠生辉。
用望远镜细看,可以清晰地看到檐顶的花雕上镂空雕刻着高约10厘米的五角星;在距五角星不远的右上方,有一个弯口朝上的月牙形雕刻,月牙上带着小小的手柄,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此外还零散地分布着一些被刻成“H”形的图案,这些都是变换了形状的“工”字。
据封成吉介绍,1937年至1948年间,统治青海的军阀马步芳把河西走廊战役中被俘的红军西路军指战员400余人编成补充团工兵营,押往循化赞布呼等地从事各种苦役,赞布呼清真寺就是由这些红军设计、取材、施工而成的。他们借烧砖瓦、花砖的时机,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刻在砖瓦中,镶嵌在前殿正脊缠花脊筒上,点缀在礼拜殿的顶部。
“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战士是在怎样一种困难情境下,在敌人眼皮底下将自己的革命信念融入这座清真寺的。”红光村村主任喇成林说。
一座清真寺就此与红色结缘,从此也改变了赞布呼的历史。
喇成林说,修建完清真寺后,400多名红军战士大多被就地安置,男战士入赘当地撒拉族家庭,女战士嫁入当地人家,红光村和临近的赞中村两个村子里的人大多就是这些红军战士的后代。
现如今,赞布呼清真寺不仅是当地群众礼拜的清真寺,也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赞布呼清真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光寺”,寺里有2名阿訇,19名学经班学员。每到礼拜日,附近的信教群众跪满了寺里寺外。同时,赞布呼清真寺隔壁建起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每年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达数万人。
喇成林说,因为红色旅游兴盛,当地村民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小额信贷贷款建起了农家院,在黄河岸边办起了水产养殖,种上了万亩梨树桃树。红光村178户撒拉人家彻底摆脱了贫困,奔向了小康。
“一到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们这里梨花满街,家家院里坐满了旅游的客人,游客尝着黄河里刚捞上来的虹鳟鱼,听着红军战士修建清真寺的故事,别提有多美了!”喇成林说。

猜你喜欢

辽沈战役景区:探索红色旅游新模式


重庆首届自助旅游节自驾旅行活动


让您感受不一样的红色旅游


特约记者行:红色旅游暑期升温


北京推出21条红色旅游线路


湖南成功打造首部红色实景剧


武汉红色旅游又添新景点 黄陂“抗战第一村”昨对外开放


绍兴"红色地图"上午首发 77处党史胜迹成旅游线


通道红色旅游势头强劲


江西省最长公路隧道——井冈山隧道实现双幅贯通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迎接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


不忘初心 向英雄致敬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故事演讲比赛


青岛航空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 目的推广海水稻


国画宗师蒋兆和故居陈列馆泸州开馆 他曾创作抗战长卷《流民图》


不忘初心 特型演员缪世璇到嘉兴南湖参观学习


泸州工商联“忆初心 感党恩 记使命 担责任”教育培训在遵义举行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泸州抗战景观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