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园中走出的博物馆 富平陶艺村:把黄土变黄金
2013-08-24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中的北欧馆
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回娘家》
由外国陶艺家创作的展品《野猪家族》
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上的富平县,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和悠久的制陶历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渭北高原上的人民则“靠土吃土”,他们传承着先辈们创造的陶瓷文明,使得制陶成为世代相传的行业。
在此基础上,当地的富陶产业集团投资兴建了富平陶艺村,欲打造一家以陶艺为主题,集国际陶文化交流、休闲旅游、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陶文化旅游中心。从1998年创建以来,富平陶艺村从一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地方,变成了吸引了全世界陶艺家聚集的文化重地。
办企业要等待火候
1984年,富陶产业集团董事长徐都锋还是个25岁的小伙子。在长年为西安一家陶瓷公司送陶土的过程中,他萌发了自己创办工厂的想法。
赚得第一桶金后,徐都锋不断扩大生产,1998年,他把所赚来的钱都用来建造富平陶艺村。现在的富平陶艺村占地1200亩,已投入资金近2亿元,不仅修起了现代化的宾馆,而且每年都接待几十名国内外制陶艺术家进村进行艺术创作。
“富平陶艺村主打的是现代陶艺的制作和收藏。”徐都锋说:“现代陶艺打破了传统陶瓷工艺的对称、实用等特征,更加个性化、抽象化,它顺应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审美观念要求改变的需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决定做它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整个富平陶艺村的建立,既能够给当地人带来收入,也能让他们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2004年,徐都锋又斥资兴建了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以下简称“博物馆群”)。作为富平陶艺村的主体,这里先后举办了首届国际陶艺杂志主编论坛和首届国际陶艺新秀展,并决定这两个活动在此每3年举办一次。现在,富平陶艺村已经是国际陶艺杂志主编论坛的永久性会址。
目前,富平陶艺村已形成了自己的陶艺研制、生产、展览和销售体系,发掘当地陶土资源,继承发扬民间传统泥塑工艺,独具特色的陶艺制作车间从练泥、制作、施釉、烧制形成一条完整的工艺流程,10多个民间工艺美术师,以纯手工拉坯、雕刻、泥塑工艺,制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特色的系列工艺品。2012年,富平陶艺村全年累计接待52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71.92万元,被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这里,陶艺已不仅是简单的制陶工艺,而是越来越贴近大众的一种艺术和休闲形式,这才是陶瓷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灵魂。” 徐都锋说。与陶艺接触久了,人的性格好像也会受影响。问到办富平陶艺村之后的感悟,徐都锋的回答坚定从容:“我的收获就是认识到办企业就像制陶一样,要热爱它。不到火候就得耐心等待。我们要从陶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制陶的过程中领悟道理。”
从果园中走出的博物馆
其实,为了摸索富平陶艺村的旅游地产发展之路,徐都锋和他的团队想了很多点子。
博物馆群刚开始兴建时,徐都锋在周边先租了600亩地,请来西北林学院务果专家,带着研究生在这里指导种植果树,并把此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随着果树长大,宾馆也建起来了,游人来此不仅可以住店、泡温泉,还可品尝各种水果。生态好了,游人也多了。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的纪念馆和墓地,也选址在富平陶艺村旁的绿树丛林中。徐都锋顺势发展起红色旅游。富平陶艺村的人气,就这样一天天旺起来。
透过密密匝匝的果林望去,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主馆的外型就像一个横卧于地的中国传统陶罐。博物馆分为3个展区,展示陕西风俗陶艺作品展、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和世界陶艺论坛观摩展的作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意识流的创作风格在此交汇,可谓古今穿梭。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富平的黄土制成的,经过艺术家之手,变成了比黄金还金贵的艺术品。
富陶产业集团副总经理严小强介绍,自2003年建设以来,博物馆群已经建成开放了主馆、北欧馆、法国馆、澳新馆、美国馆、加拿大馆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陶艺主题馆和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共展出5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余位陶艺家的精品1万余件(组),收藏陶艺文献杂志30余种1500余册。“世界现代陶艺发展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而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与国际交流,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徐都锋说。同时,博物馆群的建立也为世界陶艺家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创作平台。
富平陶艺村同时还是清华美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的艺术实践基地。因此,这里除了展示国际艺术家作品的现代艺术魅力,还有大量年轻的中国大学生的作品展览,其中不少作品可圈可点。
看过了精品,游客还可以到可容纳数百人玩泥制陶的体验中心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圆一回陶艺家的梦。在现场陶艺师的指导下,游客尽可在陶器里凝固那一瞬间艺术的灵感。
用泥土和世界对话
于1952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的国际陶艺学会(IAC),目前有55个国家的500多名个人会员和近30个国际团体会员。截至2012年,来自中国的个人会员仅有23名,而富平陶艺村是国际陶艺学会在中国大陆唯一团体会员,也是国际陶艺家协会的陶艺创作营。
2001年,首届国际陶艺创作营活动拉开了富平陶艺村现代陶艺创作国际交流活动的序幕,全世界的陶艺艺术家陆续来到这里,用中国的泥土,留下了他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感悟。2012年9月,来自俄罗斯的10多位当代陶艺大师在这里进行了1个多月的陶艺创作与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结束后,艺术家们的作品最终留在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而对于每年都来创作的艺术家,经过挑选,他们的一部分作品会在富平陶艺村开设的“道”艺术空间进行销售。这些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为陶土所感动的艺术家,把全然不同的文化和个性感受融入到自己特有的创作方式和材料中,一件件作品充分展现了陶艺的传统与现代、包容与厚重。10多年来,富平陶艺村共接待世界陶艺家1000多人次,现有驻村创作陶艺家300多人。
广泛深入的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国际陶协主席珍妮·曼斯菲尔德的支持,过去的10多年中,她曾8次来到富平陶艺村,观看艺术家现场制陶、参观博物馆。她说:“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陶艺家都知道富平陶艺村,因为这里非常有代表性,这里可能是中国所有陶艺中心之中最国际化的地方。” 她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富平命名为“现代陶艺之都”。

猜你喜欢

张家界西线“红色旅游” 再添新景


自治县六十年庆祝活动集中展现门源魅力


“红色旅游书屋”落户南湖


国外嘉宾兴致勃勃参观阆中古城


贵州美景再升级 15个特色新景区新项目十一亮相


长征路线若申遗成功 红色旅游将更火


株洲新“国保”巡礼之二洣泉书院的红色洗礼


中俄双方推介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朱德故里景区 设施服务全面升级全力冲刺“5A”


“江南大寨”重建上旺陈列馆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迎接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


不忘初心 向英雄致敬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故事演讲比赛


青岛航空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 目的推广海水稻


国画宗师蒋兆和故居陈列馆泸州开馆 他曾创作抗战长卷《流民图》


不忘初心 特型演员缪世璇到嘉兴南湖参观学习


泸州工商联“忆初心 感党恩 记使命 担责任”教育培训在遵义举行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泸州抗战景观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