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报告

云南地震:苗寨为遇难女子办基督教葬礼 留守老人背亡孙回家

2012-09-10 本站作者 【 字体:

苗寨女子被巨石压死 乡亲为其办基督教葬礼(图)

2012年09月10日 02:55
来源:京华时报

 

8日,张秀恩的葬礼。

原标题:一个苗寨女人的葬礼

昨天是彝良地震后的第三天,正好是死者出殡的日子。在彝良县洛泽河镇发路村海拔最高的一个苗族寨子里,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进行,48岁的张秀恩是寨中唯一在地震中遇难的人,父老乡亲都来祭奠,为她送行。

天路

发路村共有4个社,上崖、下崖、小冲和苗寨。记者跟随返回苗寨的村民杜恩云走山路前往苗寨,一路上巍峨的大山云遮雾罩,只看到山顶有隐约而稀疏的房屋。30多岁的杜恩云告诉记者,2000年左右的时候,村里要把木质的电线杆换成水泥的,一根水泥电线杆50个人抬,抬一根到村里要2天时间,光抬电线杆他们就抬了一年。他还说,他们村这次地震总共死了3个人,两个外地的不知名姓,还有一个是苗寨的张秀恩。

3个小时后,终于到达苗寨社。社里的房屋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头、泥土、茅草和木材依山而建,在地震中大都倒塌,村民只能在自己门前用布搭个棚子。

落石

在地震中身亡的张秀恩家里房子也塌了,变成了废墟。但张秀恩并非死于家中,而是在距家不远的猫猫山上。当时她和社里的4名妇女一起去帮别人家摘花椒。

张秀恩的侄子介绍,帮人摘一斤花椒可得2块钱的工钱,一天可以摘十七八斤,每年到了这个季节,社里的妇女都会出去赚点钱。

据和张秀恩一起摘花椒的妇女回忆,当时刚过11点,突然感觉地动山摇,张秀恩大喊一声地震了,她们便拼命往山上家的方向跑。突然一块巨石从山上滚下,跑在前面的张秀恩还没来得及呼喊就不见了。她被压在了一块四五百斤的大石头下面,一动不动。

彼时,整个苗寨也混乱了,人们都往山上跑,眼睁睁看着房子倒下。就在社子里的人庆幸逃过一劫时,摘花椒的妇女们带来了张秀恩的死讯。社里的男人们匆忙赶往猫猫山,12点半左右,他们找到了张秀恩的遗体。

比张秀恩大10岁的丈夫看到妻子遗体时,哭成了泪人。社里人都说张秀恩是个好人,跟丈夫很恩爱。丈夫是社里的能人,别人家盖房都让他去计算用料。妻子的死让原本精明的丈夫一下子抑郁了起来。

回家

村里人合力把压在张秀恩身上的大石头移开,把她的遗体包裹好背下了山。在山下,他们砍竹子做了一副担架,然后把她抬回了苗寨。

地震后,苗寨断了水电,许多村民直接在一堆干柴上面放几床被子,再加上一块挡雨的塑料布,就成了临时的住处。

那天中午,村里的男人们一口气把张秀恩抬上山顶的寨子,他们想让她早点回家。张秀恩27岁的儿子在已成废墟的家门口搭了顶帐篷,把母亲的遗体放在帐篷里,之后摆好灵堂,并通知了亲戚,等待第三天下葬。

葬礼

昨天是张秀恩遇难的第三天,她的丈夫守在她旁边,一言不发,一直喝酒。然而当把妻子遗体放进棺材并抬到下葬的地方时,丈夫却没有去。

丈夫躲在家里一个人喝闷酒,手里拿着妻子生前的照片,嘴里不断地念叨妻子的名字。邻居说他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他去北京开过会,曾经很风光。

寨子里的人大都是基督徒,死者的葬礼格外隆重。土葬前,黑色的大棺材静静地躺在一块平地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

葬礼开始后,人们把棺材打开,把死者的头摆正,身子摆正,棺材里有一床红色棉被、一张白色床单。之后是盖棺,亲人们用手抓起土朝棺材上面连扬三把,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表示让其入土为安。然后向棺材上洒酒,中和遗体腐烂的异味。

寨子里4名基督徒长老开始吟唱诗歌,在悠扬的歌声中,男人们开始砌墙。张秀恩的坟墓由石头砌成,正方形,跟她同辈人的坟墓挨着。

苗寨总共200多人来了100多人,老老少少围在旁边,送别地震中死去的张秀恩,盖棺的那一刻,很多人泣不成声。

张秀恩的儿子立在旁边,眼圈一直红红的,却忍着没有滴下泪水……而矮小黑瘦的丈夫一直在家里喝酒,在他模糊的意识里可能妻子依然活着。

本报记者苏晓明雷军摄影报道

彝良震区巨石阻断救命路 留守老人背亡孙回家(图)

2012年09月10日 02:18
来源:新京报

 

昨日,云南省洛泽河镇龙潭村大苗寨,村民王明才将去世的10岁孙子背回家。新京报记者郭铁流摄

原标题:背亡孙回家的路

姓名:王小林(化名) 终年:10岁

家庭住址:云南省洛泽河镇龙潭村大苗寨

王明才(化名)用他的黑色西服盖在小孙子身上,将他托上了背。小孙子死了。

地震后阻塞的道路,堵住了10岁的小孙子最后生的希望。

震前,从王明才家到镇上的医院,搭车需要1小时。

昨天,王明才背着孙子,用了4个小时。

他后背上,患病的小孙子越来越不愿意动,王明才想,路怎么那么远。

道路阻断希望

王明才用他的黑色西服盖在10岁的小孙子身上,将他托上了背。

王明才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外省打工,他的孙子王小林(化名)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爷爷相依为命。

9月8日晚,小林告诉爷爷,自己身体不舒服,王明才让他早些休息。

但早上5点,王小林病情突然加剧,已经说不出话了。王明才背起孙子,往镇上的医院跑。

到了山下,王明才搭了一辆车,但因为前一天地震的缘故,道路被巨石阻塞,他只好下车步行,再搭车,再步行。

平时搭车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路,昨天用了4个小时。

到了镇上的医院,医生对奄奄一息的孩子摇了摇头。

孩子死了。

背孙子叶落归根

王明才执意将孙子的遗体从医院背回家,背回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大苗寨。

住在彝良县洛泽河镇上的人们,站在街道两旁,静静看着眼前这一幕:一个用杂草盖住头的小人儿,黑西服的里面,孩子被一块有苗族传统图案的布裹着,靠在一个男子的背上,两条腿一动不动。悲伤的男子低着头,全然不顾“前方危险,注意滚石”的劝告,往险象环生的通往村庄的山路上走。

几个镇上的人打破了沉默,上前拦住王明才的老伴,“你先别走,我们给你水和吃的。”不一会儿,矿泉水和食品塞在了她怀里,她哭着接受了。

有的人躲进了路边的店里,有的人开始抹眼泪。

从医院到山上的家里,徒步用了5个小时。王明才没让小孙子离开自己的后背。

一路上,这位满是抬头纹的爷爷偶尔抬起头,强忍泪水,话语极少,

他大步地往大苗寨的方向迈,把老伴远远落在后面。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一定比谁都难过。”有相识的村民说。

一个大苗寨的村民回忆,王小林长期见不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极好。王明才和妻子也十分疼爱这个孙儿,常看到王明才背着小孙子在村里溜达,现在,孩子第一次在爷爷的背上这么安静。

王明才的妻子对镇上的人说,已经打电话告诉了儿子和儿媳这一噩耗,他们正在赶回大苗寨的路上,见儿子最后一面。

“如果能快点送医院,也许孙子还有救。”王明才对记者说。

新京报记者李秀卿云南彝良报道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大滩口河谷“变脸”成灾 泸州两村村民苦盼建桥破出行困局

大滩口河谷“变脸”成灾 泸州两村村民苦盼建桥破出行困局
在泸州南部山区的深处,隐匿着两个偏远的自然村落——古蔺县白沙场镇的陈坪村与叙永县...

《中国酱酒文明史》 探寻酱酒世界的文明脉络

《中国酱酒文明史》 探寻酱酒世界的文明脉络
在酱酒文化的广袤天地里,初旭与他的著作《中国酱酒文明史》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

史诗级别的美酒河视域重构 漫谈初旭和他的《中国酱酒文明史》

史诗级别的美酒河视域重构 漫谈初旭和他的《中国酱酒文明史》
作者:郭河山 现在,我甚至感觉到,初旭不是在著史,而是在向国人乃至世界解读...

凌云健笔话酱酒——《中国酱酒文明史》之非史学解读

凌云健笔话酱酒——《中国酱酒文明史》之非史学解读
不错!摆在我眼前的,是一部《中国酱酒文明史》,编著者,是泸州资深媒体人、作家初旭...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太平人寿凭借在数字...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日前,太平人寿推出一款全新的分红型终身寿险产品“太平国弘一号终身寿险(分红型)”...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小王不仅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我所有疑问,还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两笔理赔,体现了...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9月29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川南经济网讯 奖教奖学促提质,乡贤捐资育桃李。最近,古蔺县丹桂初级中学校举办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