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报告

泸州旅游扶贫之我见

2017-05-26 本站作者 【 字体:


(美丽的酒城泸州)

作者:邵忠奇

一、实施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

     贫困是人类发展至今仍需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反贫困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可简单概括为:人口众、范围广、程度深、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扶贫项目效益欠佳、扶贫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不够、贫困地区群众自主性发挥不够以及自力更生精神有所减弱等等,在这种背景下,特别需要选准选对扶贫的取向做到精准对路。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及贫困人口脱贫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反贫困的重要形式之一,旅游扶贫也因此成为当下工作的一个热点。 
      将旅游扶贫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最先是在20世纪 90年代之初。旅游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旅游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摆脱当地贫困的经济状况的扶贫模式。由于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扶贫形式,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兴起,为落后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旅游扶贫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扶”的特定内涵。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众多的扶贫手段和形式中,旅游扶贫的意义、作用及功效并未为很多人所了解。许多人对旅游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游山玩水”的层面,根本未将旅游与扶贫联系起来,有的甚至觉得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因而,长期以来旅游在扶贫中的意义、作用及功效基本上是被轻视的,有些地方、有些时候甚至在实际操作上是被忽视的。但是,现实呼唤我们,应当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旅游扶贫的意义、作用及功效,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应当唤起全国旅游人参与并投身到旅游扶贫的伟大事业中来!
   (一)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效率高、成本低。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渠道,将先发地区的消费吸引到贫困地区,实现国民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将财富通过旅游渠道从先富起来的人群转移到贫困人群,实现先富带后富。旅游扶贫的突出特点是市场机制,突出优势也是市场机制。相对于一般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援助等扶贫方式,在旅游扶贫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社会成本低。因为旅游扶贫的根基来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动力来自于活跃的市场机制,支撑来自于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从运行机制上避免了由于主观武断意志拉郎配式的扶贫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从实践看,很多旅游扶贫点投资规模并不很大,不少就是将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房屋、田园、鱼塘等稍加修葺即可成为旅游接待设施。目前在我们泸州一些农村农户,简单改造一户10张床位的农家乐,只需要不到10万元的投入,但一天经营收入可以达到1000多元,不到两年即可收回成本。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增长,许许多多昔日偏僻的贫困乡村,随着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的开通,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迅速成长为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旅游扶贫优势由此不断凸显。
    (二)旅游扶贫是造血式扶贫,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旅游扶贫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脱贫的开发式、产业化扶贫方式,因而具有明显的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还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市场动力支撑。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状态,旅游扶贫只要开发适当,就可以取得开发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乡村的效果。同时,相对于传统种养殖业来说,旅游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服务业,旅游扶贫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就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从较低附加值的农业转变为中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从一产调整到三产,能使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而且能致富。在全国,通过开发旅游而脱贫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口的白河乡芝麻南岸羌族村。几年前,这里的居民还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上生产生活,唯一的收入是种点青稞等地产农作物,采用小生产方式。2009年灾后重建中,他们走下山来,开始依托靠近九寨沟的旅游区参与旅游公司从事旅游经营,6年间收入水平增长了近10倍,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一举从贫困迈入小康,部分农家乐经营户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这在几年前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三)旅游扶贫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旅游业产业链长、产业面广,“一业兴、百业旺”。与许多产业相比,旅游就业容量大、门槛较低、层次多、方式灵活,人民群众的参与面广、受益面大,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巨大潜能。在一些贫困地区,全村“同吃旅游饭、同步奔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表明,旅游扶贫是带动性、参与性最为广泛的扶贫方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旅游扶贫、旅游致富中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四)旅游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大量事实说明,贫困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人口素质的贫乏和精神的困乏。“扶贫先扶智”。旅游扶贫不仅送来财富,带来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同文化素质和不同思想观念。人们的面对面交流,带动贫困人群精神上的脱贫,因而是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实施旅游扶贫,实际上是为贫困地区居民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外界的新观念新思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旅游渠道迅速涌入偏远的贫困地区,使当地千百年封闭、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礼、冲刷、淘汰、瓦解和替代。就拿厕所来说,千百年来农村厕所“脏乱差”、随地大小便更是司空见惯。而发展旅游后,大家都自动改造厕所,明显地改变着传统的如厕习惯,逐步走向文明如厕。这就是旅游的力量。这种精神层面的变化,比办多少次学习班、开多少次会、搞多少次运动都要管用。
   (五)旅游扶贫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与社会救助等帮扶方式相比,旅游扶贫是贫困人群、贫困家庭用自身的辛苦劳动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或将自家的房屋、土地、农副土特产品等自有资产向游客出租出售,依法取得收益,公平获得报酬,而不是靠别人施舍、救助,是一种平等的、有尊严的脱贫方式。旅游扶贫给群众带来广泛的发展和人生出彩的机会,能真正让贫困群众有参与感、成就感、尊严感,真正走出“等、靠、要”越扶越贫的怪圈、死圈,并在脱贫致富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自尊自强的意识。这对于贫困群众、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无疑具有深远意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脱贫,不返贫,真正阻止了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六)旅游扶贫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与外出打工实现脱贫相比,旅游扶贫让贫困人群既不离乡又不离土,避免了土地荒废、产业空心、夫妻分居、劳燕分飞、“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困扰社会的问题,是一种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扶贫方式。旅游扶贫不仅促进本民族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更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还可以让贫困乡村沉淀千年的文化和留存万年的生态穿越时空,串起百业,汇聚万众,激发出城乡亿万民众参与旅游发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热情。


二、实施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正在建设中的古蔺酒城宫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起来,先后启动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了东西协作、对口支援、产业扶持等多样化的扶贫开发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试办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之后在2002年1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试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工作设想和具体意见,在政府层面上拉开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序幕。2003年1月,一些省市如广东省率先启动旅游扶贫工程,计划从2003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旅游扶贫资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广东省贫困山区和次发达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性项目建设的支出,并由广东省旅游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了河源市东源县东江画廊旅游区等14个首批旅游扶贫重点项目,使得旅游扶贫工作在省级政府层面上真正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并进入操作实施阶段。30多年来,我国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人类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乡村旅游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较长,有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现在是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个别地区是从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乡村旅游从起步开始就和旅游扶贫密切相关。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视,在欠发达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实施扶贫,其背景、环境与以前是不一样的。但最终目标一样,即实现脱贫致富。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休闲度假时代,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城里人暂别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观光,而是在乡村体验休闲舒适的慢生活,这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追求的潮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提供传统的观光产品,而且能提供更多的集观光、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成为对接时代潮流、满足旅游消费的必然选择。过去乡村旅游更多靠市场带动,而现在要体现政府作为和旅游部门担当,所以如何真正体现乡村旅游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新课题。泸州地处乌蒙山区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古蔺、叙永、合江三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相对较深。“十三五”时期,泸州也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七大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发展乡村旅游不受山水资源和文化禀赋的限制,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可依托成熟景区,延伸串联乡村旅游网络;旅游资源较少的地方也可以无中生有、大有作为。纳溪的花田酒地景区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新典型。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低,就业灵活,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可直接或间接安置300名农民从业,直接或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以城市居民为客源,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能够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具有适用性强、产业链长、带动力大、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剩余劳动力转移便捷等特性。而全市的三个贫困县既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在全市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内,实施旅游扶贫开发能有效挖掘贫困地区资源特色。旅游业正在成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基础在农村,根基是农业,主体是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是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对发展乡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拓展农民创收渠道,拉动社会消费,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扶贫的角度来讲,农民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一部分农民直接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成为旅游从业者,一批农民老板、农民总经理应运而生;就农村来讲,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加速非农化进程,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我市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发展现状



(古蔺丹桂镇金龙村龙溪古村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着力六个突破、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强农旅、林旅、水旅、文旅、体旅等产业的融合,引导乡村旅游向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乡村旅游惠民富民,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一)全市旅游产业综合体系初步形成。共有A级景区18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3A级景区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共有星级宾馆23家(5星级1家,4星级5家),按高星级酒店标准已建和在建的宾馆近10家,星级农家乐35家;旅行社26家,旅游车公司2家、专业旅游车43辆;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万余人。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2539.51万人次,增幅20.28%,实现旅游收入183亿元,增幅28 %。
  (二)乡村旅游成为泸州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近年来,泸州围绕省委《扶贫决定》,制定了《2015-2019泸州市旅游扶贫行动计划》,着力开展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和乡村旅游扶贫行动,重点从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乡村农家商品等方面着手,指导区县、村镇规划打造近郊环都市圈乡村旅游带,打造江阳区分水董允坝乡村休闲旅游、龙马潭走马慈竹乡村旅游、纳溪区都市圈乡村休闲旅游,构建“城郊1小时乡村游憩圈”;规划长江沿线乡村旅游休闲带、永宁河流域、赤水河流域乡村休闲旅游带、乌蒙山苗彝民族民俗乡村旅游休闲带。加大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江北现代与乡村旅游示范带项目、龙马潭走马慈竹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纳溪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金桂村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项目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改建一批乡村旅游厕所,加大力度新建或改扩建步游道、停车场、设置旅游标识标牌,规范乡村农家乐、乡村酒店,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夯实了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38%,带动就业2万余人。
   (三)乡村旅游逐步向品质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分别是江阳区华阳西岸阳光现代农业观光园、黄舣醉美江湾现代农业观光园、纳溪天仙硐农业观光园、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今年龙桥文化生态园将提升打造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共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示范镇15个、示范村29个;全市乡村旅游特色商品有干桂圆、特早茶、合江荔枝、合江真龙柚、纳溪泡糖、古蔺手工面、两河桃片、护国陈醋、赶黄草、酒心糖、分水油纸伞、鲜苦笋、护国柚子、邓氏米花糖等40余种。同时利用农业园区、乡村聚落、水利风景等各类乡村资源,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乡村旅游模范村、乡村旅游模范户、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创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启动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民宿达标户等。通过品牌创建推进乡村各类资源景观化、业态多元化,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乡村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目前,已初步具有影响力的有:春季—黄舣“百里江湾.花开盛世”菜花节、丹林梨花节、纳溪早茶节、花田酒地赏花节、古蔺双沙画里乡村、叙永赤水河自驾游活动;夏季—龙马潭特兴草莓采摘节、纳溪区天仙枇杷节、泸县龙桥生态园荷花节、叙永彝族火把节;秋季—张坝桂圆节、古蔺箭竹苗家风情节;冬季—方山观音庙会、合江尧坝古镇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来自宜宾、自贡、内江、成都、重庆等泸州周边地区的游客,提升了醉美泸州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工作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各级各部门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和策划。在打造特色、培育品牌、铸就精品等方面思路模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三是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近几年乡村旅游形成的多是较为低端的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四是服务管理缺乏规范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等等。以上这些,急需在发展中不断加以克服和完善。

四、做好我市旅游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千里美酒河)

   为推动旅游扶贫工作,我们应当大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旅游扶贫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做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把贫困群众能够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作为基本原则,发挥好旅游发展拉动和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在精准实施上取得突破,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脱贫甚至致富。始终坚持五大发展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响应十八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号召和四川省旅游“多点多极”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寻找泸州旅游发展的新抓手、新举措,推进泸州市旅游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全市经济转型新常态,实现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绿色跨越式发展。二是生态引领战略。绿色发展是“十三五”经济转型的重要理念,泸州市境内山水生态环境优越,保存了北纬28度广阔的原始森林,是泸州天然的自然生态遗产,也是新时期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的核心基底,规划以自然生态保护为核心,按照绿色、低碳、环保、无痕旅游发展理念,优化全市山水生态格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山水生态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和健康旅游品牌,引领全市产业的绿色转型。 三是“旅游+”战略。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泸州市旅游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产业、城乡商业、体育运动、医疗保健、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影视制作等相关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业的跨界联姻和互促互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四是城乡共进战略。以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为两大发展主线,主动对接国家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发展大局,将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全市旅游发展带动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打造新型旅游城市、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推进全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五是区域合作战略。对外主动融入川渝滇黔区域旅游圈、长江旅游经济带和南丝绸之路旅游线,对内协调处理各区县的行政关系,加强县域旅游发展合作,强化景区与景区、产业与产业的融合,打破利益格局固化、旅游资源属地化和推进一体化市场主体等问题,形成对外开放融合和对内统筹融合的区域融合新格局。全面配合抓好四川省旅游十三.五扶贫规划,争取更多的旅游产品项目进入规划,引导旅游经营企业帮助周边贫困村编制规划。
   (二)调整完善乡村旅游推进规划。根据泸州市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以“中国酒城·多彩泸州”为主题,围绕着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以“提升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小康旅游村、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构建精品旅游环线”为发展思路,全市旅游空间布局为“一心、一圈、一环、五板块”,一心即“旅游发展中心”,一圈为“环城市休闲旅游圈”、一环为“醉美泸州乡村生态自驾旅游环线”、五板块为“龙城文化休闲旅游板块、佛宝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尧坝-普照山人文生态体验旅游板块、黄荆山水康养度假旅游板块、叙永-古蔺乡村自驾观光旅游板块”。将未列入规划的试点村纳入规划。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在叙永县西溪村、古蔺县富民村等地集中建设一批村组道路、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网络通信、停车场库等基础设施工程。认真搞好旅游扶贫村的试点工作。
  (三)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城市,提升精准扶贫发展空间。一是抓好旅游发展中心。依托泸州市主城区为中心,根据泸州市“强心战略”的城市建设思路,整合中心城区西南商贸城、汽车和新建高铁客运中心、长江和沱江水景、滨江休闲街等城市旅游资源,扩大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商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信息等服务业态,形成完善的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强化泸州市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地位,增强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服务平台,打造中国酒文化特色旅游城市。 二是建设环城市休闲旅游圈。依托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中心城区以外的城郊区域,以长江、沱江为纽带,“夏蓉高速、成自泸高速和宜泸渝高速”为骨架,重点建设九狮山、石洞花博园、海潮湖、方山、中国酒镇酒庄、凤凰湖、天仙硐、云溪温泉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城郊文农林旅产业融合业态,构建城市休闲旅游经济圈,打造“两江三岸酒城旅游休闲新空间”。三是打造醉美泸州乡村生态自驾旅游环线。依托夏蓉高速、成自泸高速、宜泸渝高速、宜叙古习高速主干交通干线,按照“点—线—面”发展模式,以线串点,以线带面,构建龙马潭—江阳—纳溪—叙永—古蔺—(经赤水)合江的市域旅游大大环线,盘活环线上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存量,带动市域城乡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进泸州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四)抓好五大板块以点带面推进旅游发展。一是龙城文化休闲旅游板块。以泸县县城为中心,以龙文化为主题,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道林沟、玉龙湖、屈氏庄园及乡村休闲旅游园为载体,实施“文化引领、旅游主导、生态优化、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医药、温泉等休闲康养旅游,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拓展龙城文化旅游竞争内涵与产品服务外延,完善城乡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构建龙城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巴蜀龙城”文化旅游品牌。二是佛宝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依托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福宝古镇,整合玉兰山、天堂坝和自怀山地生态资源,以“生态佛宝,人文古镇”为主题,生态与文化融合创新为主线,开发民俗小镇休闲、森林避暑度假和生态观光体验项目,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构建福宝古镇—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玉兰山—天堂坝—自怀生态文化旅游环线,打造泸州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三是尧坝-普照山人文生态体验旅游板块。依托尧坝古镇、法王寺景区、云溪温泉度假区、普照山风景名胜区等区域重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笔架山-密溪风景区、三华山等周边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古朴的古镇、古寨、古寺为亮点,山地地质景观、森林生态环境为支撑,发展历史探秘、人文休闲、生态体验、地质观光等复合型旅游产品,建设合面镇-打古镇-五通镇-九支镇的旅游公路,东联赤水市,西接宜宾市,向北连接先市镇,并与规划的成自泸赤水高速对接,形成该区域旅游大交通构架,带动县域交界山村农业转型、农民就业和农村致富。四是黄荆山水康养度假旅游板块。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原生态康养度假为主题,以黄荆老林景区(含红龙湖)为核心,向东联动太平古镇、二郎镇、美酒河、青龙洞,向南辐射古蔺县城、大黑洞景区,向西整合画稿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丹山,围绕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愿景发展目标,凭借核心区域广阔的丹霞地质奇观、原始森林、纯美山水飞瀑等自然山水生态景观的核心吸引力,以及太平古镇、二郎镇的四渡赤水长征文化和名酒文化产品的高品质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原始山水观光、森林康养、避暑度假、生态体验、无痕森林、古镇休闲、红色文化教育、名酒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五是叙永-古蔺乡村自驾观光旅游板块。依托高速公路和旅游交通体系,以“双沙—画里乡村”为中心,少数名族风情为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和美丽新居为支撑,整合叙永、古蔺南部乡村旅游资源,按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富民兴农的总体思路,将农业转型、农民就业和农居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民俗娱乐、民宿度假、乡村自驾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加大农特产品在地旅游商品化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扶贫攻坚,带动区域内“三农”持续发展。


(古蔺酒城宫景区部分景点)

  (五)紧盯市场,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培育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上下功夫。应坚持以农业为依托,农村为空间,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消费为市场,既扎根“三农”,又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在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时,要体现乡土气息和自身特色,保持产品的原真性和自然性,切忌贪大求洋。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好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道路和经营模式,确保乡村旅游科学的发展方向。二是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上下工夫。要强化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手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旅游,形成社会关注热点和旅游新亮点。办好节庆活动。全市现有 “双沙菜花节” 、“箭竹苗族踩山节”等乡村旅游节,要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扩大影响,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节庆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在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策划和包装的基础上,统一整合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纳入到今后的整体旅游宣传推介之中。同时,加强与交通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高速公路设立乡村旅游标识牌,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三是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上下功夫。要选择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县区和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单位,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示范点。要根据全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休闲农庄的通知要求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标准》,积极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休闲农庄和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开展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园区、示范点和示范户创建工作,力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家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点,严格按照“有游客服务中心(站)、有生态停车场、有标识系统、有旅游厕所、有特色餐饮、有住宿、有讲解员”的“七有”标准,培植典型,精心打造,努力创建出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是在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现有旅游景区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实施“景区+农家”模式,积极发展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有效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的链条式、连片式发展,培育一批食宿型特色旅游产品;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实施“生态+文化”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林业、水利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要依托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原生态古村落、村寨等人文资源,猴戏、庙会、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民俗风情体验、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培育一批休闲度假型特色旅游产品;要围绕山水风光、田园生态、现代农业及其产业化,实施“农庄+游购”模式,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集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养生、采摘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加大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推出一批包装精美、实用性强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提升传统农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附加值,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观光体验型特色旅游产品。(作者单位:泸州市旅游局)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太平人寿凭借在数字...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日前,太平人寿推出一款全新的分红型终身寿险产品“太平国弘一号终身寿险(分红型)”...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小王不仅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我所有疑问,还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两笔理赔,体现了...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9月29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川南经济网讯 奖教奖学促提质,乡贤捐资育桃李。最近,古蔺县丹桂初级中学校举办了第...

太平人寿连续三年获评“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太平人寿连续三年获评“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9月6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4保险与信托发展论坛在大连举行,期间公布了第四...

中国太平第五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如期而至 太平人寿打造服务新场景 以优质活动连接美好生活

中国太平第五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如期而至 太平人寿打造服务新场景 以优质活动连接美好生活
今年7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第五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正式启幕。在中国太平品牌创...

中国太平首个中资产养老社区“中国太平·古滇山茶人家”盛启新章

中国太平首个中资产养老社区“中国太平·古滇山茶人家”盛启新章
近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中国太平·古滇山茶人家迎来崭新篇章,正式面向全国客户提供...

牢记强国使命 坚持战略引领 奋力夺取全年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太平人寿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

牢记强国使命 坚持战略引领 奋力夺取全年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太平人寿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
7月28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