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城市细管理 凸显“国际范儿”味
2012-11-08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创新制度
今年5月起,成都市在中心城区开始了24小时“无缝隙”环境卫生作业制,保障城市妆容不走样
细节改善
今年6月,成都市在全国首创、专门成立了“井盖办”,解决市民头痛的井盖和路面坑洼不平、松动噪声问题。这项年内最大的“细节民生”工程中,将全面排查主城区1019条道路,80万个井盖将陆续与地面齐平
白天,整洁的街面与顶级写字楼之间,人群与财富涌动不息;入夜,闪烁的霓虹与车灯随处倒映锦江……十一月的深秋,成都以舒适美丽的城市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作为省会城市,今年以来,成都更是率先以“大城市细管理”的提升实践,推出一系列最敏捷最迅速的管理革新,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
细节决定成败。一年之间,成都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挖掘潜力、创新提升,通过一个个细节的改变,城市外在形象更优雅大气,城市内涵竞争力逐步叠加。成都,正以越来越有现代“国际范儿”的城市形象,驶上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快车道。
A
细管理·制度创新昼夜保洁
城市妆容24小时不走样
今年5月,成都发出《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责任单位与作业公司公示》,在中心城区试运行24小时“无缝隙”作业制。成都的城市妆容24小时不走样,整洁干净的街面形象让人惊叹。
“我干了10年环卫工作,成都的的清洁标准一直在提高。”刘全芳是春熙路北口的一名环卫工人,现在她和同事们3班倒24小时保洁,清洁内容覆盖到地上污迹刷洗、烟头捡光、垃圾桶抹干净等细节。“有了这么详细的标准,活想不干好都难。”
成都市城管局负责人说,中心城区道路3班清扫24小时保洁全区域、全时段作业模式和生活垃圾全时段循环不落地收运转运是一系列互相衔接的措施。这是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入推进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将彻底解决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存在的盲区、死角等突出问题。
为了确保24小时保洁的效果,《公示》将中心城区每个环卫作业标段、每个工作责任单位、项目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都分别以“网格责任”的形式确立下来。详细地罗列出中心城区所有环卫作业项目部和100多个责任人,并第一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向公众公布了每一个区域的环卫负责人以及环卫负责单位的名字。如果老百姓发现哪里脏乱了,可以直接拨打公示里面的投诉电话进行投诉,而且一眼就可以找到谁是责任人,该谁负责。
“成都共有4万多名环卫工人,其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的临时聘用人员。如何管理好数量庞大的环卫队伍,并让其发挥最大效应?”成都市城管局负责人说,既要对环卫工关爱有加,又要有制度保障环卫效率。24小时保洁并没有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通过3班轮流清扫,既让市民享受优美的环境,也保证了环卫工人的利益。
门前三包
市民共同管理城市
为了让商家店铺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今年春天,成都成立“门前三包”推进办,用制度的力量推动市民的参与。沿街商家及单位门前的人行道被明确界线,商家必须在责任区内对行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商家必须在责任区内包环境卫生、包容貌秩序、包绿化等,并对行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试点3个月,门前三包履约率从80%上升到90%,而提升的10%,意义深远。
每天,管理者带队检查已经在成都形成制度。联合督查组和暗访队伍,严格实行“日检查、周公示、月考评”制度、分片包干制度,认真落实网格单元责任,对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进行“白加黑”不间断明察暗访。每晚7点半至11点,由一名城管局领导带队查找中心城区“脏乱差”问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区委、区政府通报,第一时间进行复查,第一时间曝光追责,实现“扁平化”管理目标。
每月,成都市“门前三包”推进办都按照“门前三包”履约率,评选出10个最好的街道办事处和最差的10个街道办事处。不仅如此,每个街道办事处,还要自主评选50个门前三包履约率最好的商家,以及最差的商家。所有结果,都在不同媒体上公示。这样的措施,让成都的街面卫生和秩序,得到明显提升。
B
细管理·改善细节首创“井盖办”
实施最大细节民生工程
“有人可能认为,小小的一个井盖对生活能有多大影响?值得这样较真吗?实际上,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城市的文明程度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市民徐佳住在大石西路的一个老小区,窗外就有一个松动的井盖,每当汽车驶过,井盖和井沿间发生碰撞产生“咣当咣当”的声音。
面对市民的呼声,今年6月,成都在全国首创、专门成立“井盖办”,解决市民头痛的井盖和路面坑洼不平、松动噪声问题。这项年内最大的“细节民生”工程中,将全面排查主城区1019条道路,80万个井盖陆续与地面齐平。到今年底,二环路以内所有城市道路及重要出入城通道(至绕城高速),井盖将全部“隐身”,保证市民通行时平稳、安静。
方案敲定,整治过程依然处处细致:为了确保不影响交通,同时保证井盖“手术”效果,整治全部采取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仅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首批6600个井盖治理目标。并在20多种材料、10种实验中,初步探索出一条成都井盖的治理之路。
为了从源头进行管理,今年9月,成都又下发首个针对井盖的技术规定——《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从井盖材质、外观、尺寸、承载能力等多个指标予以了详细界定。未来,成都新安装的“三防井盖”都将以此来作为采购验收标准,予以采用,凡是供应伪劣井盖的,将被予以曝光及市场禁入。
精细排查
向“看不见”的垃圾开战
街面上、重点路段形象美了,看不见的角落环境是否也同样美呢?在永无止境的城市管理工作中,成都城管又向“看不见”的垃圾打响了战斗。
今年4月,青羊区在“天府之心”33层高楼附近,通过各个院落和屋顶的排查,2个月后,30多栋原本积满了垃圾的屋顶变得整洁美观,脏乱被屋顶绿化取代。此后,成都开始广泛推开四星级以上酒店和甲级写字楼楼顶及周边屋顶垃圾治理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统一招标,并在治理后,维持一年保修期,实现城市地面、立面能与屋顶同步清爽整洁。
每个夜晚,当市民入睡后,大量运渣车开始在城市中穿行。不仅容易带来道路扬尘,还时常因为运渣车超载冒载引发交通事故。今年,成都出台新政,要求运渣车必须进行全封闭改装,安装GPS,统一纳入公司化运营,否则不能进入成都渣土运输市场。
一项项精细管理,一条条创新制度,让成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告别环境卫生的盲点和死角。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成都,在城管工作者的综合施治、长期努力下,正绽放出越发迷人的风貌。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丹

猜你喜欢

湖南民企老板黄玉彪自曝花32万贿选省人大代表后落选


“毛主席”来到咱白府酒业


中国酒城激情跃升“千百”时代


广州:部分学生雇保镖防“帮派”骚扰


成都:外企西进 助推写字楼量价齐涨


德国医生代表团天津遇车祸6死14伤 乘客砸窗逃生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抓好智慧旅游工作提升游客满意度


河南过大年 看祭祖庙会住古窑洞


山东大连PX项目复产近一年 严禁员工泄露天机


云南地震:苗寨为遇难女子办基督教葬礼 留守老人背亡孙回家


大滩口河谷“变脸”成灾 泸州两村村民苦盼建桥破出行困局

《中国酱酒文明史》 探寻酱酒世界的文明脉络


史诗级别的美酒河视域重构 漫谈初旭和他的《中国酱酒文明史》


凌云健笔话酱酒——《中国酱酒文明史》之非史学解读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