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卷入漩涡 14家上市公司累计蒸发市值近500亿元
2012-11-29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一场突如其来的“塑化剂”风暴,再一次让中国白酒行业陷入危机。资本市场应声而动,白酒股集体遭遇重挫,截至11月28日收盘,14家上市公司累计蒸发市值近500亿元。
在质检总局部署下,全国白酒生产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塑化剂”排查风潮。处于风暴眼中的酒鬼酒公司,11月27日已全面停产进行整改。来自白酒大省的四川的消息称,该省有关机构召集境内主要白酒生产企业,举行了专题会议调研塑化剂问题。
“塑化剂事件绝非偶然。”白酒行业观察员胡语文认为,其背后隐藏的逻辑不可低估。在他看来,这是白酒泡沫破灭自我驱动程序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
事实上,2003年开始正增长的中国白酒业,十年来一直置身“喧哗与躁动”的繁华。但危机的种子早已悄然埋下,塑化剂仅仅是整个中国白酒业危机之冰山一角。
此前,白酒行业先后经历了“勾兑门”、基酒外购、年份酒虚假、囤货质疑等系列事件。而每一次危机引爆后,利空消息就像幽灵一样散发出来,让整个国内白酒市场噤若寒蝉。
而这一系列危机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白酒行业多年来尴尬的现实—产能急剧扩张,安全与质量的提高却无法兼顾。
“塑化剂”整改
11月21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初检结果证实,酒鬼酒公司塑化剂超标,超标结果与之前媒体披露的相差无几。
但这家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白酒生产企业,直到11月27日其包装车间才全面停产。“将对采购、基酒生产、储藏、勾兑、包装、运输等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排查,对可能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感染、迁移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彻底更换,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
该公司总经理夏心国对外表示,“成品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可能由几个塑料环节导致:一是瓶盖,二是自动包装线上的一些塑料环,三是临时使用的老车间里曾有一段与酒泵相连的10米长输酒管。”
初步排查发现,这10米长的输酒管是成品酒“涉塑”的最大可能。“这个老车间去年年底曾偶用于生产,但只生产50度酒鬼酒,今年年初已停产。”夏心国说。酒鬼酒至今无产品召回计划。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爆发,实际上距离中国酒协排查白酒中塑化剂的要求整整17个月。早在去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曾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塑化剂的产生来源。
酒鬼酒总经理夏心国坦承,当时的确接到过中国酒业协会的相关通知,但排查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夏接受《新京报》采访透露,此次风波前,酒鬼酒曾做过一些“静态试验”,如将一些塑料设备放在酒精中浸泡之后,测量塑化剂的含量。试验的结果“有的含有一点塑化剂,有的超标了”,依据的是此前卫生部的标准。
而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贵州省的“整塑风暴”是今年上半年掀起的。其产酒重镇仁怀市官方曾强制要求,茅台镇包括茅台集团在内,取缔所有酒类生产过程中的塑料制品,包括接酒桶、塑料软管、塑料薄膜等。
贵州质检官员因此评论称,塑化剂风波对贵州白酒产业影响不大。贵州白酒交易市场工作人员表示,根据该市场的调查,贵州多家酒企的销量这段时间都基本持平,“不过市场反应会略微滞后一些”。
塑化剂的问题也引起了另一白酒大省四川官方的极其重视。该省内主要白酒生产企业在11月26日均收到了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关于塑化剂问题调研的会议邀请。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成立于今年5月,意图和贵州联手,以宜宾、泸州和贵州仁怀为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五粮液集团原董事长、省政府参事王国春任协会会长。
四川省经信委综合处负责人杨荣生透露,王国春在会上讲话称,四川的白酒以前注重质量、卫生、安全,目前质量没问题,但酒厂把重视程度颠倒了,“应该安全在前,然后再是卫生,质量”。这次会议已针对塑化剂危机制定了整改措施,将以文件下发。
“早在七八年前,我们省内绝大多数白酒企业就把生产过程中的塑料管、塑料桶等换完了。”杨荣生表示,对塑化剂的防范不仅仅是更换塑料制品,“还有从技术的角度,尽量让酒不接触塑料”。
据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设想,由政府和协会成员出资,四川白酒技术研究所牵头,启动白酒前沿课题的公共研究,涉及质检分析、酿酒工艺监控等,成果最终让酒企共享。
不过,塑化剂恐慌迅即席卷了资本市场白酒板块。尽管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舍得等上市公司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在白酒生产、存储方面早有防范,产品不存在塑化剂问题。
但“宣言”难以挽救本已羸弱不堪的行业信任度,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规模蒸发。许多白酒行业分析师更担心,这一事件类似乳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沉重打击。
“酒精勾兑门”
塑化剂仅仅是中国白酒行业多年来经历的众多危机之一。事实上,白酒业因为监管缺位、粗放管理等,近年来踢爆了众多问题而成为众矢之的。
“身处酒行业,我每天都如履薄冰。我们的酒是卖给消费者喝的,哪怕是千分之一的错误,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原贵州醇酒厂厂长窦明针对塑化剂风波表示,“这个行业急需正本清源,回归理性。”
其实“酒精勾兑门”发生时,窦明也如此痛首疾呼过。2010年10月,窦明掌管的贵州醇曝光酒业隐疾—不少企业外购基酒或用食用酒精,勾兑出所谓的“纯粮白酒”。
“中国白酒产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纯粮酿造。然而,目前市场上七成的所谓纯粮酿造都是虚假宣传。”窦明说。
“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有法可依,但整个行业都避讳提及。”资深白酒专家铁犁透露,市场上的中低档酒,绝大部分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只有高端酒,才采用传统酿酒工艺纯粮固态发酵。
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又称新工艺白酒,食用酒精一般用玉米、薯类或者废糖蜜为原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酿造方式。纯粮酿造工艺,则以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等原料经过自然发酵,高温蒸馏生产的白酒。但两者相比,纯粮酿造口感更好,但耗粮量要高很多;食用酒精勾兑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
白酒业的现实是:纯粮酿造法是大家干得少,说得多;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则是只做不说,悄悄干,却在外包装配料表里不予标示,甚至打广告称“纯粮酿造”。
这背后隐藏着利益链。据食品商务网食用酒精报价,一吨食用酒精报价为6500—6900元,勾兑38度左右的白酒,1吨酒精可以制作约2.5吨的白酒,按普通装500ml玻璃瓶装,可制作5000瓶,平均每瓶酒精成本14元。
“一般纯粮酿造,发酵周期至少90天以上才能完成,茅台酿造甚至更需五年。此过程资金和仓储占用的投入,比不经酿造直接勾兑装瓶的酒精勾兑白酒高得多。10元酒精成本造价的勾兑白酒,换成纯粮酿造工艺,成本至少要高出近百元。”安徽名酒双轮酒业执行董事郭强表示。
今年以来,郎酒、洋河、古井贡酒三家知名白酒企业身陷勾兑漩涡。他们被媒体指称实际产量低于实际销售量,存在对外收购散装酒勾兑自有产品嫌疑,从而引发了公众对白酒行业诚信度的质疑。
时下白酒市场“年份酒”大行其道,各大酒厂纷纷推出10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年份酒。但业内人士透露,年份不过是个卖点而已,动不动就是20年、30年的,哪来那么多原浆?“少量原浆、大量勾兑,是不少酒厂的做法;甚至有些酒厂为增加产量,不得不外购其他品质较高、品牌度较低酒厂的基酒。”
目前,国家对固态法纯粮酿造白酒生产的要求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食用酒精。然而,在检测层面并不能分辨出白酒中是否有添加食用酒精。“这个标准缺乏检测数据的技术手段来执行,只能用感官来判断,而感官没法量化,所以这个标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铁犁说。
窦明亦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有力措施,治理酒企以次充好、乱用酒精勾兑白酒的乱象。
冒进的产能扩张
酒精勾兑以次充好、塑化剂超标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白酒行业一直存在,为何大家避而不见?其背后折射的是整个行业产能急剧扩张的现实需求,而安全与质量的提高,根本无法兼顾。
2003年以来,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多家上市酒企的市值一路狂飙,甚至在股市低迷的时候,白酒企业也一枝独秀,成为资本争相追捧的绩优股。包括联想、房产商星河湾这样的企业也纷纷涉足白酒行业,想在这一高增长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水涨船高,白酒行业的产能也屡创新高,产能过剩的隐忧也一直存在。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白酒产量已高达1025.6万吨,远超《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达到960万吨的规划。
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白酒产量已达610.5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3%,增速远超酿酒规划提出的年均1.5%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2011年修订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已将白酒产业列为限制类产业,禁止新建白酒生产线。即便如此,各路大军却以改扩建的名义绕开政策限制,大肆进军白酒业。
资本也纷纷重金押宝。有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8-2011年,我国白酒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逐年增加,公开披露的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其中多数新进入者属于业外资本。
资本疯狂拥入、白酒产能盲目扩张,让市场怪象丛生,其直接表征便是价格虚高,呈现泡沫化。
今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其中,茅台、五粮液两家的净利润超过了上海、深圳两大股市43家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其中,茅台、五粮液的价格也多在每瓶千元以上,许多中高端白酒都动辄几百元一瓶。
据业内人士分析,实际上,单从成本来看,白酒的价格不足以达到如此的高位。一般一斤白酒需要三斤粮食酿造,高档白酒需要五六斤,此外就是包装、税收等费用,即便高端白酒,成本最多也就百元左右。
“酒价虚高已经不是秘密。”酒类分析师施剑刚说,由于国内白酒产地、年份认定标准实际上非常模糊,根本不可能像国外那样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和价值评判体系,几乎都是自行定价,随意性强。
铁犁等专家也表示,大量投资一拥而上,加上白酒行业本身还存在标准缺失及监管盲区,必然导致白酒安全与质量难以监控的风险。“塑化剂”危机、食用酒精勾兑等问题,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高增长或难持续
11月18日,“塑化剂”风暴掀起的前一天,央视2013年广告招标尘埃落定:多家酒企现场中标额累计超35.2亿元,列各行业之首。相比去年以4.43亿元夺标的贵州茅台,今年的标王剑南春中标额抬高了37%,达到6.08亿元。
央视广告招标最大代理公司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次招标,加上签约认购和此前的网上认购,2013年白酒行业在央视的广告额或突破40亿元,约占央视广告总额的25%。
2012年整体央视广告投放金额第一的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表示,白酒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谁赢得了黄金资源,谁就赢得了品牌成长时间。对于白酒企业而言,争夺标王之位更多的是业绩的需要,如果不能成为标王,企业的知名度迅速下降,企业的高业绩也就无从谈起。
但事实上,白酒广告投入的不断加码,不仅不能保证明年白酒市场的繁荣,反而会加剧白酒行业的产能和价格泡沫风险。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近年白酒行业增速过快,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系数不断增加。一边是白酒企业成就标王,广告费用的攀升最终将会由消费者买单,白酒零售价格还将上涨,价格泡沫期继续延长。
另一边是白酒产业安全问题被曝光,消费者需求或将下降,致使白酒行业增长乏力。未来白酒市场或将形成供大于求的尴尬困局。
曾策划了“洋河蓝色经典”案例的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今年10月的福州糖酒会上已经发出预警,称2012年中国白酒产业将迎来拐点。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则预测,白酒行业最迟将在2015年迎来泡沫。
“在连续增长多年后,30%的行业增速今后可能难以持续,产、销量的下降属正常情况。”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受出厂价提高、销售不旺影响,今年白酒经销商已倍感压力。
这种压力也体现在生产企业应收账款的激增。截至2012年9月30日,山西汾酒的应收账款为1.10亿元,相比去年期末的0.23亿元大幅增加373.76%。
茅台库存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三季报显示,贵州茅台期末存货余额为78.87亿元,较年初的71.87亿元明显增加,增幅为9.7%。
“目前全国有白酒企业3.8万—4万家,其中可能有几万家中小企业都在亏损。不过白酒行业泡沫与房地产泡沫不同,前者可以淘汰落后企业,让整个产业得到优化升级。”白酒行业专家赵又祥表示。
回归理性,才是中国白酒行业持续发展的正道。此次“塑化剂”事件,或许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猜你喜欢
昨天的旅游“大考日”游客们的表现如何?
调查:武汉升降机坠落事故 环环失控酿惨剧
开学将至家长网晒暑期小孩开销账单 培训旅游装备两个月要花掉数
鲁山旅游业之疡:尧山旅游服务中心变身个人敛财工具
河南7岁女童离奇坠楼 准后妈承认掐死男友未断气女儿
流浪汉在中共中央武汉旧址屋内烧火引关注
媒体披露安博教育收购内幕 其股票遭停牌
重庆:男子将母女二人欺骗回家后非法拘禁强奸近两年
落马官员:名义上我受8种监督 实际只有自我监督
厦门所撤出PX项目在漳州建成 拆迁800米范围内民居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太平人寿连续三年获评“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中国太平第五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如期而至 太平人寿打造服务新场景 以优质活动连接美好生活
中国太平首个中资产养老社区“中国太平·古滇山茶人家”盛启新章
牢记强国使命 坚持战略引领 奋力夺取全年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太平人寿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