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人物

新疆哈密朱世彬和他青春无悔的故事

2019-06-25 本站作者 【 字体:


朱世彬董事长

作者:马红云

 
     有人说青春是春天那一簇最艳丽的花,是夏天那一滴多情的雨,是秋天那一片最火红的枫叶,是冬天那一片最圣洁的雪花;有人说,青春是快乐的源泉,快乐在这里流淌;有人说,青春是多雨的天空;雨露这里蔓延,阳光也在天边等待;有人说,青春是挥洒的领域,自由在这里走动;而青春对朱世彬来说是寻梦、追梦、圆梦;他在寻梦的路上跃跃欲试,永不言弃,构筑梦想;他在追梦的路上风雨兼程,历经磨难,失志不渝;他在圆梦的路上脚踏实地、艰苦卓绝,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寻梦——敢于舍得、梦想初见端倪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路,途中会有鸟语花香,会有花红柳绿,但前进的脚步不能止住,因为我们追逐的是梦想,录求的是明天,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舍弃那似美好的温柔陷井,才能追求那些遥远的人生梦幻。——题记

   1978年冬天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告别寒冷刺骨的时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中国引入经济体制改革的破冰期,也为民营经济吹来了“第一股春风”,它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回到轨道上来,重新开启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批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1982年,朱世彬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国营单位的岗位是很珍贵的,是可以“世袭”的,工人在退休时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子女接班,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去国营单位去当个工人,学个手艺,即体面又有保障,由于朱世彬是父亲唯一的儿子,所以父亲把接班的机会专门留给了他,可朱世彬却不愿意接班,他想把接班的机会留给妹妹,他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想去当个体户,想经商,他还想去闯荡世界,父亲说他痴心妄想,根本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很多城市,到民营工厂上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自己开一个小铺子做一点小生意,就会被蔑称为“个体户”,也就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一个不受保护的体制外的流浪汉。在那个年代,如果骑着自行车从这个村到另外一个村,而后座的筐里装了三只以上的鸡鸭,被发现的话,就算是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要被抓去批斗,甚至坐牢,可朱世彬也十分倔强,不管父亲怎么责骂他,他就是不想去接班,父亲被他气得吃不下去饭,母亲开始泪流满面的劝说他,恳求他,让他先去把班接了,静观其变,看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再慢慢劝说父亲改变主意,在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去工厂当了一名木工,他聪明又勤奋,又懂得尊敬厂里的老师傅,所以一年的时间他就出徒了,就能在做木工这一行独挡一面了,父亲的老同事、老朋友一见到父亲就对他赞不绝口,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是朱世彬的内心却是苦闷的,为什么呢?因为雏鹰总有长大的一天,翅膀硬了就向往蔚蓝的天空,这是没有错的。
      他厌倦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好比深渊里的一颗小草,永远见不到真正的太阳和天空;好比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最大的苦闷就是苦闷被压抑在心中而不得宣泄,因为他从报纸、广播中了解到国家的经济体制正在悄悄的改变,敢为人先的清河人不甘落后,开始构筑致富梦,闯市场,成为清河人选择,产羊绒、汽摩配件、合金刀具等行业在国家开放政策引导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当时为了让人们转变思想,清河县提出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哪个转得快就让哪个快转的口号。在政府鼓励的背景下,清河县的个体户开始横空出世、应运而生。那时的朱世彬那颗不甘寂寞、不甘平淡的心,让他每每独处的时候,便自觉地陷入了深思,因为他想做清河县魏王仙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他想和父亲好好谈谈,希望父亲能了解他的不安分,了解他心中的真正的想法,更希望能得到父亲的支持和信任,可是一和父亲提到要辞掉“铁饭碗”,父亲就说他胡思乱想、想入非非、不切实际;无法得到父亲的信任和支持,是他那时最大的痛苦,因为他不能忤逆父亲,他开始茶饭不思,一天天的消瘦,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开始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父亲能够转变观念,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开始动摇了,哪有做父母的不心疼孩子的道理,哪个当爹妈的,能斗得过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永远的软肋。但前提条件是让他先成家,成家之后就不管他了,其实这是父亲的缓兵之计,以为他成家后会多一份责任,就会稳重些,再不会冲动,会安安心心地过日子,父亲不奢望他大富大贵,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平平稳稳地过一生,因为他是父亲唯一的儿子。
    于是在父亲的朋友的介始下,认识了妻子王春英,朱世彬回忆道:“在我们那个年代,贫富差距不大,谈恋爱就是奔着结婚去的,不像现在谈恋爱就是谈恋爱,我那个时候就想找一个能理解我支持我的人,当我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就觉得她以后一定是个贤妻良母,”就这样在1984年的5月结婚了。婚后不久,他就想和妻子谈谈,其实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妻子会不会支持他,当他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妻子时,没想到妻子说:“你说的我不太懂,也无法预知未来是好是坏,但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因为我是你老婆,你干吧,家里有我,父母有我”,王春英无条件的选择相信自己的丈夫,并不是因为自己弱,没有话语权,而是对丈夫发自心底的爱与信任,是把丈夫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如果说从爱情到婚姻,当激情冷却,还有什么能支持真实而长久的恩爱,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尽最大努力给予对方信任,用现在的流行词就是无条件的挺你。那一刻的朱世彬如释重负,妻子对他无比的信任让他信心满满,让他心喜若狂,让他对梦想有更多的憧憬,有更大的冲劲,因为他不仅是为他自己,还要给妻子更好的生活,他想让妻子成为魏王仙庄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就这样朱世彬在妻子王春英的支持下辞掉了铁饭碗,走上了经商之路。


           追梦——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几段黑暗的时光,即使暗无天日,也一定会有一束光芒将其照亮,这光芒来自于自己。——题记

     清河是中华张氏起源地,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朱世彬与生俱来就有“敢想敢干、敢闯天下”的武松精神,经常读书看报的朱世彬得知,清河县杨二庄戴子禄用废毛渣赚钱的事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给不产羊绒的清河,出现了一条新路子,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清河羊绒行业渐成气候,依靠异于常人的生意头脑,朱世彬清醒地认识到,羊绒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他也开始涉足羊绒行业,由于妻子的支持,父亲没有反对,他开始了解羊绒的市场,从采购原材料到分梳羊绒他都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想做羊绒市场,首先得有一台梳绒机,而购买梳绒机的资金让他犯了难,因为当时一台梳绒机的价格要2万元,他开始四处筹措资金,他和妻子东借西凑也没有凑齐2万元,同时还迎来了别人的冷潮热讽和异样的目光,从中可见,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几年之后,思维的惯性还让人们用较轻蔑的眼光看待他这种营生,在人们心目拥有正式身份的工人和国家干部是让人羡慕的,而经商者尤其是个体户,被很多人瞧不起,因为一般只有正当生活出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才迫不得已去做买卖,面对别人泼来的冷水,他没有任何辩解,他的做法是好好的接着,等烧开后再还回去,父亲把养老钱也拿了出来,他从清河县的亲戚那打听到可以把梳棉机改造成梳绒机,他就从淘汰旧梳棉机的厂家处购买了一台梳棉机,又专门请了有专长的师傅,再重新组装、改造成了梳绒机。       就这样他有了自己做羊绒的小作坊,他开始了解如何能购买到羊绒的原材料,他充分发挥自己及时获取信息的本领,他了解到羊绒加工所用的原绒全部购自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和资金不足他放弃了去外地采购原材料的念头,他又了解到县城的旅社住有内蒙、甘肃等地外来清河销售原绒的客商,那时候从魏王仙庄去清河县并没有公交车,他为了能采购到价格低且质量好的原材料,每天天不亮,他骑着自己车去清河县寻找原材料,到了清河县,顾不上吃饭喝水,他就挨个旅社打听销售原绒的客商,并与客商讨价还价,买到原材料后,他又骑着自行车把原材料驮回家,开始从原材料中梳理羊绒,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父亲和他一起梳理原材料,羊绒梳理出来后,他又骑着自行车销售羊绒,就这样,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大大小小,宽窄不一的街巷中,那时在清河县也有专门收购羊绒的商贩,通过不同的市场把羊绒卖出去,可是做买卖哪有那么容易,那些收羊绒的商贩是很挑惕的,总是把羊绒的价格压得很低很低,尤其是对他刚做羊绒的新手更是分厘不让,商贩的价格让他欲哭无泪,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次为了讨价还价竟忘记锁自行车,羊绒没卖成,自行车却给丢了,这可是老婆的陪嫁啊,回家该给老婆如何交待啊!他终于体会到梦好憧景与冷酷现实的差距,他回家的脚步是那样的沉重,他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沮丧回到家中,贤惠的王春英并没有丝毫的责备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丢了咱明天再买一辆更好的,我给你端饭去”,妻子这句话,顿时温暖了他的心,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情,两个人也许不是百分百的完美搭配,而是真正的默契,没有过多的言语,心里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知道彼此心中的浓浓爱意,无须言语不用承诺!他暗下决下,永不言败!
    通过他的坚持不懈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挣了一万元,成了让人羡慕的万元户,朱世彬说:“那是他第一次尝到成功的喜悦,那时候他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时候上苍又给予他最珍贵的礼物,儿子出生了,朱世彬看到襁褓里儿子小小的样子,有点婴儿肥,但是五官轮廓像极了自己,嘴上不说,心里不仅是初为人父的喜悦,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他要做一个好父亲,一个让儿子引以为豪的父亲。那一刻,他的心中升起的热血澎湃的豪气,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无所畏惧。
    他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提高羊绒的质量,做了两个决定,一是去新疆、内蒙等地收购原材料,二是买一台新的梳绒机,他又去问亲戚借钱,当你成功的时候,别人会给更相信你,这次借钱比较容易,同时他又向银行贷款,凑足了钱买了一台新的梳绒机,也有了去收购羊绒原材料的本钱,他再次信心满满,用38元买了一双新皮鞋,坐上了去内蒙的火车,那时候买火车票比现在买一张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演唱票还难,他通常都是站着去,站着回,到了内蒙后,他舍不得住宾馆,那时的宾馆一晚的费用也就2元钱,可是他为了节约资金,他一般都在火车站寄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货源,并订了两年的合同,拿着他人生的第一份合同,他幸福极了,他站在火车的站台上,双手叉腰仰望星空,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
   他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买了一台2万元的梳绒机,可市场的瞬息变化超乎了他的想象,市场的变化之快并没有让他一帆风顺,而是让他跌入了谷底,因为1986到1987年两年期间,羊绒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又由于信息闭塞,多数羊绒企业接触的都是中间商,没有直接品牌商,再加上不了解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积压了很多羊绒,导致羊绒价格跃到谷底,让他瞬间由来的“致富万元户”变为“负债万元户”,之前生产的羊绒货品也因贬值而一直囤货,为了摆脱困境,朱世彬用自己的机器为别人生产以赚取中间的加工费用,本以为这样能暂时度过窘境,却不曾想因老板付不出工资致使他的境况雪上加霜,最后只能亏损倒闭。亲戚的钱还以暂缓,可是借银行的钱到日子总是要还呀,执法部门封了他的家,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回娘家了,他无处可去,因为他不想让上了岁数的父母难过,面对他的两种选择,还钱和蹲班房,他在墙外过了他人生第一个黑色的漫漫长夜。
     那一夜的每一秒都是那么煎熬,他从来都没有象那晚那样害怕黎明的到来,他该何去何从,他不想认命,因为他不仅是他自己,他还是儿子,还是父亲, 那时的他,在充满了一种成就什么的想象和现实的尴尬夹缝中挣扎,曾经的远大梦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风流云散,却又似乎在消散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影子,当他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墙上一只爬行的蜘蛛让他想起了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 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朱世彬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孤注一掷,也许他是为了生存,也许没有什么崇高的意义,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会成为民营企业家,”
    这也许就是人生,命运的安排,有时很自然,有时很突然。有时,在田野里行走的人想要捕捉一只野兔,野兔没有出现,却遇到了可口的野果;有时,出海打鱼的渔夫想要捕捉肥美的大鱼,大鱼没有出现,却捞上了孕育着珍珠的蚌壳,突然间的一场雨或许会淋湿新买的衣服,或许会让谁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展开一场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在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能发生。
    第二天清晨,他去了派出所,请求能不能宽限几天,让他去筹款,也许是改革放的初期,国家对敢于下海的弄潮儿还是本着关爱和宽容,派出所的领导同意他的请求,妻子王春英领着孩子回娘家后,只是先安顿好了孩子们,她也是彻夜未眠,早已在帮他筹钱,四处求亲告友,终于凑够了还银行的贷款的钱。有一种深爱,叫作守候,它不声不响,静默于角落,日子久了,成为一种近乎信仰的情感,不纠缠,不苛求,只是默默关注着那个牵动着自己心弦的人。

圆梦:百折不挠、高扬远航风帆
 
    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故事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故事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题记

     兵败如山倒,这时讨债主纷纷上门了,那是他这一生最难熬的岁月,“欠钱不能躲,越躲越被怀疑”,为了还清债务,他什么都干,重操旧业做木工,去工地做瓦工,去帮别人拉货,妻子王春英也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朱世彬回忆道:那时连给儿子买玩具枪的钱都没有,看着儿子那委屈的泪水,他只有用纸盒给儿子做了一只枪,儿子才破涕而笑,那时候他才明白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真正含义。但是不管再难,他要讲诚信,因为能借给他钱的人都是他这一生的贵人,诚信让他们夫妻二人得到债主的尊重,还钱时,没有谁不客气,不管还一两百,还是一两千,没人不理解,心酸帐本,还完就撕,撕一页,肩上就轻些。人生起起落落,没什么了不起,头要低,腰放软,他将从头再来。
    在那段困难的日子,他看了许多书,其中一本是《艾柯卡自传》、书中艾柯卡接手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公司,仅花了几年时间,就将时间从年亏损几十亿美元,转变成盈利几十亿美金的汽车巨子,他感到自己完全可以像艾柯卡那样绝地反击,也完全有时间来完成这次逆袭。
   还清了债务,他想东山再起,从头再来,但朱世彬的想法再次遭到了父母坚决反对,理由是刚还完债,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他又想再次经商,万一亏了本再把这个家庭带入困境,这个家怎么经得起他瞎折腾呢!父母年纪大了,想过几年安稳日子,不想再为他提心吊胆了,可是他是个执著的人,认准的事儿,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没有资金,妻子王春英卖掉了自己的嫁妆,还不够,这时父亲曾经帮助过的一位堂兄想方设法四处奔波帮他借来了10000元,朱世彬从堂兄手里接过一沓厚厚的钞票,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激动的泪水在他眼圈里转,他决心不论多苦多累,都要拼出一番新天地,活出个人样来。
    这次他想做汽配零件推销,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后,他不是盲目地去做,他先后去了武汉、广州考查市场, 他通过分析,觉得这两个大都市的汽配个体销售已经供大于求,不适合他发展,于是他想到新疆来闯一闯,他知道他让父母操碎了心,于是他在心中默许: “孩儿立志出乡关,创业不成誓不还”,随着火车的长鸣,他踏上了又一次追梦的征程,从此他的人生即将发生重大的转折。
    1992年的春天,他在来新疆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邻村的大叔,这位大叔也是去新疆做汽配生意的,这不是巧合,是天意,因为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商有商道,汽配行业也有“汽配经”,俗话说:“不懂生意经,买卖做不能”,他为了跟大叔多学一点汽配生意经,跟着大叔先来到了克拉玛依,为了交学费,他饿着肚子省钱给大叔买酒喝,买烟抽,给大叔交房租费,帮着大叔整理配件,开诚不公,金石为开,他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大叔,大叔从汽配加工材料性能、机械加工、基本工艺、如何抓住客户心里等细节都告诉了他,虽然那时大叔并不是在汽配经营行业的领先者,可是出于被朱世彬的感动,可以说对他也是倾其所有了吧!跟着大叔在克拉玛依摸爬滚打了一年多,他从对汽配经营的一无所知到心神领会,幸运之神再次光顾了他,在推销汽车配件时,他遇到了河北老乡马书记,(农九师商业处批发部书记)给他签订了第一个汽车配件合同,也是他在汽配行业挖掘的第一桶金:挣了1800元。虽然未来依旧横亘在远处,但朱世彬有足够的底气对其怒吼,他开始相信,自己有机会去成就一番事业,将会修改自己的命运.
   1993年初,他在马书记的建议下,到哈密去闯自己的天下,马书记把他在哈密的人脉也给了这个后生可畏忠厚的小老乡,他告别了克拉玛依那片给他希望的热土地,征服的热情驱赶着他坐上开往哈密的列车。他要到那里去开创一个新的纪录。
    一下火车,刺骨的寒风让他不寒而栗,他找了家最便宜的旅店住下来,那时候一晚上大概两元钱左右,可是他为了省钱,连住两元钱的旅店都认为奢侈,第二天他就到处打听最便宜的房租房,他回忆道:“当时他找了一个月交10块钱的房子,离哈密火车站较近的一间房子,十分简陋,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他买了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就这样算是在哈密有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了”。
    安顿好一切之后,他开始跑业务了,第一次跑业务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也没有开拓市场的概念,他先去找了马书记在哈密的战友和朋友,可是春水薄人情更薄,让他吃了无数次的闭门羹,可他并没有气馁,就是抱着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劲头,他要在哈密打一片天下。
   他买了一辆旧的三轮车,到处寻找需要汽配的店家,那时候,哈密市的道路并没现在这么宽大,像现在的丽园,天马等地方都是土路,他蹬着一辆三轮车每天都跑上百公里的路去联系客户,无论是隆冬暴雪,还是烈日炎炎,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哈密的大街小巷永远不会缺少一位蹬三轮车的身影,他联系好客户后,那时哈密的通讯工具一点也不方便,只有到附近的招待所给妻子打电话,把需要的配件告诉妻子,招待所的设施实在简陋,想在房间里打个电话,那是一种奢望。很多时候,朱世彬只能当着服务员的面,有服务员咄咄逼人的审视之下向老婆传达指令……。
    “人人都看到当老板好”,很少有人看到在成为老板之前的付出,朱世彬说:“在自己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一个人把运输、装卸、送货的活都干了,那种劳累和辛苦,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承受的”,为了节约资金,连6元钱的拌面都舍不得吃,每天怀揣一个馕饼,背上一壶水,就解决吃饭问题了,他蹬着三轮车把满满的一车汽配零件挨家挨户地去送,遇到下雨天,城郊的土路就变得十分泞泥,每到遇到上坡的时候,他都要给自己鼓劲,不能松动,一定得上去,撑不住那就完了,因为他没有后路。晚上陪伴他的就是满天的星斗和一轮弯月,一天的劳累让他顾不上想念家中的妻儿,一头栽倒在床上就打起了呼噜……。
    “送货上门,服务到家”,不是一句口号,“送货上门”,现在看来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服务,但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特别是哈密的汽配行业,朱世彬是第一个送货上门的,绝对算是上一种创新,送货上门的服务一推出,朱世彬的利润果然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但问题是,送货上门是非常辛苦的,朱世彬资金少,雇不起人,很多时候,他都是亲自承担起送货上门的任务,搬着重重的汽配零件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那种辛苦是可以想象的,好在他自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不怕苦,送货上门的服务坚持下来,而他在汽配销售行业站稳了脚跟,朱世彬后来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成功的前提是勤奋,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勤劳都是最根本的一条,天上不会看下馅饼,没有勤劳是不可能,是不可能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
    当时创业的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有的体力活儿都落到了朱世彬一个人的头上,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哪家汽配店要货,他总随叫随到,一辆三轮车是主要的送货工具,那时他在哈密市的各个汽配店奔走,“脚踏实地”地推销各种汽车配件,一开始总遭到一些冷遇——虽然这个中年男子自称是“老板”,但从简朴的装扮来看,从操着一口河北乡音来看,他就是当时哈密流行的一种词“氓大”(对外来新疆掏金者的贬义),可朱世彬荣辱不惊,有礼有节,并且有着随叫随到的诚心和诚信。他羸得了客户的尊重、口碑和业务。
   辛苦、幸运、机遇……条条大路、种种线索,综合到一起的时候,就仿佛森林中的小径,一旦开辟,原先彼此独立和封闭的道路一下子贯通起来。其面前所展示出来的,再不是一片灰暗混沌,而是好大一片开阔地。
    从踩着三轮车送配件到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汽配销售兼维修店,势如破竹地发展,这是他多年积累的一种总爆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笑称自己的记忆力出奇很好,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情,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谈到了在汽配推销的过程中结识的一位戎兄,那是1995年的3月,哈密的春季不象江南那样花红柳绿,狂风肆虐在哈密是家常便饭,他在给客户送配件的路上,突然狂风肆起,黄土满天飞,5米之内看不清人影,他只有把三轮车停靠在墙边,他第一次感到恐惧,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不知道如何求救,这时候戎兄也路过那里发现了他,虽然素不相识,但乐于助人的戎兄把他带到家里,从此他俩就成了亲兄弟,是戎兄帮助他在哈密开的汽配销售维修店,是戎兄告诉他挣钱不能光靠力气,还要靠头脑,1995年9月在戎兄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店面不大的213汽配维修店,他在店里安装了一部电话,买了3000元的传真机,他把客户需要的配件画成图,用传真机给妻子传真过去,当他第一次用自己电话给妻子打电话时,他放松亲切地叫了声老婆,他泪流满面,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何而流泪,只知道泪水似乎是对自己往日苦难的冲洗,两行热泪,其中充满着苦涩,也充满着幸福。
   人有时被逼着成长,所以,不要害怕痛。痛是生命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是礼物,是上天恩赐给你的成长契机。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时候才会寻找生路,也只有在陷入绝境地时候才会坚持走出一条生路。朱世彬不是有魄力,也不是多么强硬,而是知道,他没有退路,父母在等待他“胜利”的声音”,亲朋好友在看他如何“表演”,老婆那个期待的眼神,他的心能平静吗?不能,怎么办!困难是一把双忍剑,懦弱的人害怕困难,勇敢的人却能看到困难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而且困难越大希望越大。
   由于朱世彬只懂经营,不懂修车,他的汽配销售店在同行中受到了冲击,“不冒风险,不去啃硬骨头,事业就难以做大”,朱世彬说:“我是被逼上梁山,人家不敢动的我去做,人家不会做的,我也去做,这样才有机会”,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朱世彬也曾经为了找一个修车能将,他在一个月内两次被拒,但朱世彬永不放弃,第三次诚邀,对方终于欣然答应,这位修车能将就是北京海军修理厂的技术骨干李丰坤,是他老家的邻居,他到北京花了70元打的去拜访这位高人,可是头两次都遭到拒绝,第三次他出了天价,一月给4000元的工资,李丰坤被他的诚意和天价的工资打动了,答应了他,他当天就去北京火车站花高价买了两张卧铺,技术人才引进来了,没有车修,李丰坤就带着朱世彬去“扫马路”寻找客户,“扫马路”是一种营销战略,也是再次对朱世彬的考验,到马路上,见到213型车就主动跟车主聊天,试开,查看车有没有什么问题,给人家修车,经过李丰坤的妙手回春,开了好几年的旧车跟新车毫无差别,在李丰坤的帮助下,他的汽配修理店起死回生了,生意火了,他的口袋也鼓起来了,一年的利润竟是7万元,他夜里抱着7万元的存折,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有睡觉,这7万元,他要变成70万,700万……。“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雾散见月明”,1998年妻子卖了家中所有的地,带着儿女也到了来哈密,王春英虽然学历不高,却懂得风雨扶持,举案齐眉,时间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生慢慢体会到爱的真谛,虽然不是一见钟情来得热烈,却能让人握住真正的美玉。
    朱世彬相信时势造英雄,也相信英雄造时势。机会没来的时候要耐心的等待,坚持到底,机会来了要去抓去。地上到处都堆着钱,只是人们没看到而已,或者只看到了近处的蝇头小利,没看到远处的大钱,幸运也很重要,什么也比不上幸运。机遇每个人都有,它是公平的,但是幸运却是不公平的,充满了随机性、偶然性。朱世彬得到了幸运的垂青,才最终抓住了机遇,曾经有个算命先生在朱世彬最煎熬的时候算过命,说那时不是他的天地,他35岁以后才有机遇,到时抓把黄土都变成金,可这与朱世彬来哈密并无多大关系,他对宗教信仰或是神秘力量没有特别关注,那只是个心理安慰而已。是的,没有任何人会总结在高峰极巅处一览众山小,也没有人会总结在谷底被失败缠身,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一定可以穿越重重阻碍到在梦想所在的极乐世界;只要能忘我的奋斗,定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苦难与挫折比比皆是,如果你被击倒,不再站起,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你在被击倒时,能够迅速地站起来了,并把这些绊脚石铺设成通往成功的阶梯,踩在了脚下,那么终究会有一日你将在三山五岳之巅,挥斥方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世彬寻梦、追梦、圆梦的路是一条漫长的路,路途有大多坎坷,而朱世彬靠锲而不舍地精神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他也将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成长,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2018年10月6日晚

 
 
作者介绍:马红云,女,新疆某中学数学教师,西部旅游网特约通讯员,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喜欢爬格子,曾经有作品在«哈密矿区通讯»等报刊发表,擅于人物通讯采写。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图为姜琳在成都产品推介会上致辞)作者:初 旭 巍巍乌蒙山腹地的“郎酒之...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川南经济网讯 7月5日,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会长姜琳带队前往古蔺太平镇高笠村,对...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川南古蔺,有一位小青年,沐浴着浓厚的红色文化,...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在泸州浓香第一酒庄留影) 作者:初 旭 一场无休止的疫...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作者:陈锡烈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香文化博物馆”创办人袁志成作者:夏国...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记2021年泸州市“十大最美志愿者”雷亮图文/丁政鑫 初识雷亮,是2...

“中国好人”陈西达

“中国好人”陈西达
川石 初旭万里长江与千里沱江,越过高山,跨过平原,披荆斩棘而来,在川南大地热烈地...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作者:初 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

“神雕侠侣”与泸州的樱花谷

“神雕侠侣”与泸州的樱花谷
(神雕侠侣袁钢与王小萍夫妇) 作者:初旭 走过雪山,流过草地,万里长江从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