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人物

“中国好人”陈西达

2021-10-23 本站作者 【 字体: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1)

川石 初旭

万里长江与千里沱江,越过高山,跨过平原,披荆斩棘而来,在川南大地热烈地拥抱,潇潇洒洒地写下了一个巨“人”,酒城泸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就坐落在“人”头上。近年来,英雄的泸州,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会公益组织风起云涌。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就是一支活跃在酒城的公益队伍,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这支队伍的身影,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圆梦志愿者的声音,这支队伍的创始人,领头羊,便是退伍军人、 “中国好人”陈西达,他身残志坚,用毅力和胆识,在这座城市写下另一个巨“人”。

英雄情结

地处川黔交界的古蔺县石宝寨,是一个高寒山区。这里山大沟深,云遮雾绕,整个古镇大半年时间都被锁在云雾之中。陈西达的老家就在镇子附近一个叫马家岩的地方。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2)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陈西达出生在古蔺县石宝镇一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家中五姐弟,排行老幺。常言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幼儿”,家庭再穷,母亲也要供他读书。古镇是茶马古道必经的地方,红军长征三渡赤水时曾经过这里前往丹桂、龙山、二郎、太平等地集结,留下了许多红色的故事,建国后镇子附近来了驻军部队,多年来,当地老百姓自觉形成了拥军爱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拥军背篓”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自幼聪明的陈西达,常把这些红色故事和拥军佳话牢记于心,激励着自己。

1991年,陈西达高中毕业时,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讲述本校一位学生在参加越战时壮烈牺牲,从此在他的心灵里埋下了英雄的情结。他当时准备报考宜宾师专,可师专收费较高,对一个贫困之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3)

后来他选择了入伍从军。在解放军某部服役时,由于他是高中文化,又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被部队任命为宣传干事,专门宣传部队的好人好事。由于表现突出,入伍两年后,他被部队推荐到军事院校读书。1994年院校毕业后回部队。他被安排到后勤(连级单位)军需处任助理,先后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多年。他练就了如何管理,如何“增收节资”,部队如何与社会“诚信”交流,他为部队战士的“吃喝拉撒睡”尽心尽力,获得了官兵上下的好评,多次被部队评为“后勤好当家”。

自主择业

退伍回乡后,陈西达没有给政府添麻烦,选择自主择业,来到酒城的屋檐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OOO年,陈西达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部队,转业到古蔺公安局1999——2002年马蹄派出所工作。2003年辞职下海到淅江打工做酒水营销,行政副总干了3年,经过了近十年风风雨雨的磨炼,他于2008年2月在泸州市创业创办“特色餐厅”,自己当上了老板。他将部队后勤的管理理念用到他的特色餐厅,即诚信待客,童叟无欺,坚持“把员工当人看,员工就给老板当牛干”等理念,使得“特色餐饮”在创办约两年的时间里,生意火爆,常常是客朋满坐,生意鼎盛,生意看好。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场灾难悄悄向他逼近。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陈西达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大祸从天而降,落在自己身上。

那是2OO9年腊月25日下午2时许,天高云淡,陈西达约一个朋友谈生意,坐公交车到水井沟下车谈好一桩业务后,徒步走到迎辉路街边时,突然,从七楼飞下一个黑影,正巧砸在陈西达身上。三天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已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院的病床上,除了头能动,眼睛能眨之外,全身上下失去知觉。据办案民警介绍:那天他经过那里时,一个吸毒人员从七楼跳楼自杀,正好砸在自己的身上,跳楼者死了,陈西达却遭了殃。医生告诉他,已经昏死三天多的时间,经全力抢救才“起死回生”。医生介绍他的伤情:胸椎爆裂,腰脊断裂,脊柱断,右肋骨粉碎性骨折 …骨伤累累,医生的结论,他将终生残疾,这当头一棒,陈想喊,想挣扎,想抗议,可是浑身无力,下肢无感觉,那年38岁的他,正直风华正茂的年华,悲痛欲绝的他,心在滴血,那当儿,他真想结束自已的生命,可是那时想死都没有这个能力。

自力更生

陈西达回忆说,当时,他连死的能力都没有了。要想活,就首先为自己找“饭碗”。

在2000年年底,他在电脑上看到了“互联网”,介绍了一种“求生存”的生活方法,他不禁心里一动,这不是自己苦思冥想的“救命稻草”么?为什么别人能通过“互联网”做交易,我为什么就不能?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4)

他让扶理人员把他抱到轮椅上,常常推出去走农贸市场、走超市、走街串巷想从中获得启发,终于发现了契机——在手机二手市场,他用200元买了一个大半新的手机,回到家里在“五八同城” 发布信息,以600元抛出,很快就有一个买主经讨价还价后以500元成交,并确定了交货时间地点。

那天铅灰色的天空下着小雨,本可让侄儿将手机送达,可他说,这是第一笔生意,是养活自己的第一笔能赚钱的生意,当他从第一个网络客户接过500元钱的时候,他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滚落出来,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这何止是泪,这似乎就是上天给他指出的一条生存之路啊!第一笔赚了300元钱,使他看到了找饭碗养活自己的希望。

古蔺家乡的土特产——菜板,一块20元,他在网络上交易按斤数计价,生意看好,不到半个月就赚了1700多元,家乡的土笋土鸡土鸭也成了他网络推销的紧俏货。他还在网络推出“代写文书”业务,不到一月时间,光是这项网络业务就赚了3000多元。就这样,他的业务在网络上全面展开了,一月月一年年的摸索,随着生意的视野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为了提高网络经营,他用了4000多元,在家里安上了宽带,准备在网络经营这条路上大展宏图,经过了几年的奋争,果真在2015年底,他所欠的26万元债务全部还清了。隔着窗户,看到外面灿烂的阳光,心情特别地舒畅。

向我看齐

陈西达向残疾姐妹喊出了:“以我为镜,向我看齐” 意在引导其励志自强不息。

陈西达说,我有了“饭碗”,能够自食其力了,但还时时牵挂着一些类似自己的兄弟姐妹残疾人,他们还没有走出误区,我得帮助他们。于是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3O多人的残疾人群”,试图从中寻找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5)

泸州电台赖小娟,王廷超等记者知道后,决心帮助他,于是将陈西达如何励志自强不息的故事进行跟踪采访…连续在报刊上,电台上,网络上,在残疾人群里进行报道,他的励志故事就象一道春风,让残疾人看到了希望。通过宣传,“残疾人交流群”逐渐由30人增加到300多人,如今该群已经有约500人左右了。陈西达的感人故事,通过网络平台,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华网、人民网、农村日报网、中国青年网、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分别报道后,他的 “粉丝”现在已经超过100万人以上。

2015年年底,由陈西达策划组织在九狮风景区了举行一次上千人的 “残疾人联谊会”,,网络发出通知,很快东北、河北、西安、上海、重庆、成都、永川的残疾人代表,有的以个人名义、有的以集体义参加会议,在网络发出通知后,全国不少的老板纷纷为会议提供资助,九狮风景区为会议“赞助伙食”,在泸州市残联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残疾人励志自强的联谊会”成功召开了。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6)

在会上,他发表感言时说:人,残疾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失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当我遭到从天而降的噩运时,我想到了死,在生与死的 “十字口”久久的痛苦徘徊,我终于摆脱了犹豫,勇敢说我要活,我要活的更好。亲爱的残疾人朋友,请你们记住,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就一定要把生命用好,如果我们不去珍惜她,自暴自弃,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亲爱的残疾人朋友们,希望你们不要哭、莫悲伤、要坚强,天生你我必有用!我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向我看齐吧!

陈西达充满深情的呐喊,铿锵有力的呼吁,就像一股“关爱残疾人的春风”,激 荡着在场不少残疾人的心灵。

圆梦关爱

陈西达常常把自己喻为“一滴水”,一滴水虽小,可它能折射阳光。

2018年8月17日,陈西达牵头组建“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经泸州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正式成立。在泸州市残联指导下开展工作,陈西达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同年同月还成立了“泸州市智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公司,残疾人做生意就可以名正言顺了,首家残疾人营销通道被打通,并与“四川残疾人网络平台”挂勾,由陈西达担任总经理。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7)

第一年,古蔺残疾人的土特腊肉经检验合格,发往日本、韩国,古蔺的大山绿色蜂蜜销售到加拿大,首年发往诸国的土特产产品就高达80余万元。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陈西达为了推销残疾人产品万无一失,他在网上查询,到“外贸局”了解“出口产品”知识,查询海外“客商”信誉度,并与外商签订 “交易合同”——所有的土特产先提供“样品”先在大连海关,经外商验货合格后,先将货款全部打到“泸州市智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帐户上方能发货。偏远山区残疾人的土特产首次告捷,极大的鼓励了残疾人“脱贫”的积极性,于是叙永、合江等的残疾人纷纷要求“效仿”。

陈西达及时为残疾人推出“一带一富”的脱贫思路——由点带面,将残疾人的养殖业由原来的10户逐渐发展到100户,再由100户发展的150户直至200户、300户。经过几年的发展,陈西达做了一个测算,残疾人一家喂两头猪,每头猪可增加600元收入,一年一家可增加1200元,如有能力多喂,以此类推。如今在边远山区残疾人单喂猪业,就可发展到200户左右了,可为他们累计增收24万元左右,还加上其它的项目,让边远山区残疾人逐渐看到,陈西达带领他们“脱贫”的希望。不少的残疾感激陈西达,可他说我在帮助你们时,也在帮助自己。

爱心行动

陈西达根据残疾人的最需推出别具一格的爱心行动“脱管家园”。

陈西达了解到残疾儿童家庭,父母往往多了一份忧虑,要让残疾儿女心情舒畅快乐,如果请家庭保姆残童仍然接触不到社会,如果残童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对残儿的成长就会造成伤害,只有让孩子过集体生活才会让家长放心,如果将残童交去私人举办的“托管所”,可每月要交7000余元左右的 “托管费”,昂贵的“托管费”往往超过了父母的接受能力,面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左右为难,2019年9月9日陈西达牵头,在江阳区游湾一个农家大院成立了“脱管家园”。“托管家园”由残疾儿童家长组成,对11个残疾儿童全托,护理人员6个,采取公司化形式经营。有的残童连“解手”都要护理人员“帮助”,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托管护理人员大多是有公益心、耐心、爱心为一体的人员,这里每个残童每月交费4000元,包括房东的房租水电费,残童的吃、睡、玩等费,可想而知,“托管护理人员”的工资只能是“捉襟见肘”了, “托管家园”在社会上被传为佳话。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8)

在陈西达的故事里,被传为佳话的另一活动是登门“疗理”重症残疾人。

2018年10月,陈西达成立“医屋情深”团队,他们以“圆梦关爱协会”的名义,组织一批专业的医生、护士、志愿者约20多人,分为八个组,两批志愿者轮流利用周休日两天,分别走进残疾人家门,为他们理疗、针灸、按摩、护理及解讲残疾人健康知识。陈西达的这一创新,是他了解到江阳区、龙马潭区周边大约有35个重症残疾人,一年四季都躺在床上或不能出家门,于是与“圆梦关爱协会”党支部书记龚大彬商量,成立“医屋情深”爱心团队,由龚大彬开私车送4个组的“医护人员”登门为残疾人服务,所需要购买的医疗器件、药品、尿(胃)管等,由龙马潭区残联购买社会捐助,每到一处,对重症残疾人的处理就需要2小时左右,在处理时换尿管、或者处理褥疮时,医护人员克服“怪味熏鼻”等,不厌其烦的进行处理,医护人员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残疾人及家人十分感动。“医屋情深”从2018年10月至今,坚持每月周休日走进 “重症残疾人”家中服务,这一爱心活动,在2019年12月获得了泸州市文明办“最佳服务”项目,并授予“最美的社会爱心组织” 殊荣。

轮椅抗疫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疫情灾难横扫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陈西达“一马当先”,成了坐在轮椅上抗疫情的“指挥官”。

面对疫情,残疾人陈西达只能坐在轮椅上指挥抗疫。他“一马当先”带头在他的“圆梦关爱协会”群里发出号召,在群里组织了110多名志愿者参加抗疫,在会长陈西达的组织带领下,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的志愿者全方位投入到七个社区,两个行政村的防控工作。随着疫情的发展,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具不完全统计,100多志愿者参加的时间累计约3.4万小时,他看到医用防护品严重短缺,立即号召捐款捐物。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9)

在参与疫情短短两天时间就有63人响应(其中残疾人15名,八十多岁的老人2名)共捐款8000多元;捐医用纱布720包,医用棉笺480袋,医用帽子160个,一次性的导尿包43个,医用手术垫22个,医用口罩220个。并将立即将捐款和物送到泸州市红十字会。

以“圆梦关爱协会”的名义向人民医院捐助医疗物资2000余元;向武汉重灾区捐款8000余元;向泸州市医护人员捐款8000余元;为市民免费发口罩500个;为封闭小区配送蔬菜2000余公斤;为社区消毒10000余米,义务理发100多人次,“圆梦关爱协会”的行动得到了泸州市妇联、文明办、共青团表扬,并评出圆梦关爱协会“优秀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各一名。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10)

多年来,陈西达就先后帮助了成百上千的残疾人,让他们走出了悲观失望的“阴影”,走上了励志自强自食其力的道路。一个个殊荣从侧面见证了他励志自强的精神。 ——2017年他被泸州市评为“自强模范”;2018年被泸州市媒体评为“泸州市十大正能量人物”;2019年被泸州市江阳区评为“江阳区好人”;2019年被四川省文明办评为“四川好人”;2019年被泸州市评为“泸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2019年底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时下,由泸州江阳区辖各乡镇区人民政府主办、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承办的2021年泸州残疾人“五个一”文化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组织的上百名志愿者、爱心人士,齐心聚力为数百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属送上以歌舞、图书、电影、游园等形式组成的精神大餐,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愉悦与幸福。

冬季已经降临,酒城泸州从不缺温暖。“中国好人”陈西达在行动,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的志愿者在行动。

采访后记

陈西达是我们的老乡,也是我们的好兄弟。中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都只能从文字的字里行间去感知,他的感人故事,却让我们近距离地去触摸到了一个普通人的高贵灵魂。

“中国好人”陈西达(图11)

陈西达与作者之一川石先生合影

人们经常说,“一个人做点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对于陈西达来说,就是“做点小事也难”,他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身不由己”,难上加难。可他却说:各级政府、残联给他的一个个荣誉,就是对他的鼓励、支持和鞭策,自己是残疾人,尽管行动时需要别人抱上抱下,就是“再苦再难”,这一辈子都要心系残疾兄弟姐妹,我一辈子都要为他们做好事实事。

合上采访本,陈西达的故事历历在目,中央文明办授予他“中国好人”荣誉称号,实至名归。陈西达,我们的好兄弟,在此向你致以酒城人的敬礼!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作者 初旭 在泸州的深厚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学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执着的...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图为姜琳在成都产品推介会上致辞)作者:初 旭 巍巍乌蒙山腹地的“郎酒之...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川南经济网讯 7月5日,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会长姜琳带队前往古蔺太平镇高笠村,对...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川南古蔺,有一位小青年,沐浴着浓厚的红色文化,...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在泸州浓香第一酒庄留影) 作者:初 旭 一场无休止的疫...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作者:陈锡烈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香文化博物馆”创办人袁志成作者:夏国...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记2021年泸州市“十大最美志愿者”雷亮图文/丁政鑫 初识雷亮,是2...

“中国好人”陈西达

“中国好人”陈西达
川石 初旭万里长江与千里沱江,越过高山,跨过平原,披荆斩棘而来,在川南大地热烈地...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作者:初 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