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如何走进国人日常生活? 学者:改善三个方面
2013-05-2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5月1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国民工作日空闲时间仅3小时,占全天13.15%,低于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中国国民工作日每天用于工作及相关活动时间超9.249小时,其中用于交通时间超1小时。3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带薪休假最少。”
对于国人休闲的方式选择,该报告称“家庭式、大众化特征较为明显,看电视、聚会逛街、锻炼身体、读书看报、上网休闲排前五”,而户外休闲的方式中,“聚会逛街、锻炼身体、逛公园是最经常从事的三大离家休闲活动”。
此外,5月20日《学习时报》刊发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的问答文章,文章中表示:“很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因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法定假日和双休日无法实现全休,加上带薪休假制度尚未普遍落实,国民的旅游休闲时间还得不到完全保障。旅游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从实际出发,制定弹性带薪休假制度。”
不少评论认为,中国人旅游休闲愿望不强烈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看看黄金周各大景点的情况,就知道旅游的愿望并非不强烈”,那么,中国人的旅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对此,著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中国人的旅游休闲概念是错位的,整个弄拧了,时间弄拧了,方式也弄拧了,目标也拧了。”
概念出了问题
现在,又增加了一个休闲的概念,休是休息,闲是闲暇,是指应该忘掉一切工作、压力,放空心情,真正地实现闲云野鹤一般的状态,才是休闲,但是我们把休闲旅游变得太忙了。中国人很难认同那种跑几千里,花很多钱,然后在沙滩上铺一块布晒太阳看书的休闲,觉得是浪费,是糟蹋钱。
北京晨报:最近关于国人旅游休闲的话题引起了很多讨论,对此您怎么看?
乔新生:讨论旅游,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概念,旅是旅途,游是观光,学术界有一个词,叫做“快旅慢游”,最快地到达地点,慢慢地享受当地的风光人文,比如我们可以坐飞机到威尼斯,最快的方式,然后坐在威尼斯的水上咖啡厅里,看“贡多拉”慢慢地演奏。
但是中国人把旅游弄反了,是“快游慢旅”,有人说中国人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中间停下撒泡尿”,为什么会这样,概念反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休闲的概念,休是休息,闲是闲暇,是指应该忘掉一切工作、压力,放空心情,真正地实现闲云野鹤一般的状态,才是休闲,但是我们把休闲旅游变得太忙了。
中国人很难认同那种跑几千里,花很多钱,然后在沙滩上铺一块布晒太阳看书的休闲,觉得是浪费,是糟蹋钱。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概念错位呢?
乔新生:这不奇怪,刚刚富起来的人们,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旅游休闲的内涵,很多人的旅游休闲,都是带有炫耀性的,比如任何一个人去了一趟国外,回来在网上晒照片,就是想炫耀一下

猜你喜欢

“五哥”李子茂 豪情“伟丈夫”


因为张默 张国立邓婕夫妇拒绝生子


东航山东青岛飞行部顺利完成四名新机长单飞任务


泸州沈鸿林:儒商底蕴搏酒海


世界旅游小姐冠军“扎堆”亮相无锡鼋头渚


泸州胖哥王宇:《中国好声音》亮“复古嗓”


国金祥摄影作品赏析:用镜头定格美丽


专访最"帅"女排队员张晓雅:我是女汉子!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旅游工作


倪萍素颜上街:我老了再化妆也化不成巩俐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中国好人”陈西达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