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人物

看山看水看文化,看祖国发展变化,再献旅游中国梦

2013-06-28 本站作者 【 字体:

  看山看水看文化,看祖国发展变化——丁再献的旅游中国梦。

  丁再献给记者讲述骨刻文字的破译故事。

  2013年6月21日,丁再献应邀莅临中国山东网接受记者专访,欣然用骨刻文字为“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际网络摄影大赛的“美丽山东行”摄影采风活动题字,写下了“旅游中国梦 美丽山东行”十个高古、典雅的骨刻文书法艺术作品。

  破译骨刻文 寻根中国字

  100多年前,王懿荣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而东夷骨刻文的发现,将中国文字史前推了1000多年。丁再献说,这首先归功于骨刻文的发现和命名者——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当代王懿荣”刘凤君教授。此外,诸多坚持骨刻文字说的专家,以及最先收藏保护这些重要骨头、也曾认为可能是图文的肖广德、郝凤亮等先生,这些有识之士功不可没。

  2010年10月,正在专心撰写《东夷文化与山东》的丁再献听说刘凤君教授发现了骨刻文,便登门拜访,在刘教授收集的骨刻上,他被那些看上去像图画又像符号的文字深深吸引,便在刘教授研究和破译的基础上开始了骨刻文的破译工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言辞之间,丁再献对刘凤君教授十分敬重,他说,当时刘教授承受了很多否定骨刻文的压力,但他始终坚持。丁再献认为,刘教授就像一位启蒙导师,他首先破译的尧、舜、龙、凤等八九个字给人以重要的启发,从而打开了骨刻文研究的大门,并把丁再献引入这个神秘的宝库。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丁再献破译出了150多个骨刻文,这引起了其兄长、东夷文化学者、古汉语文学专家丁再斌的高度重视。丁再斌不仅破译出了50多个字,还帮助将破译出文字的解读撰写成文,出版了《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骨刻文与甲骨文及现代文字的传承关系。

  丁再献书写的“书法五体”与骨刻原图,从右往左分别为: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破译这么多骨刻文字,还得益于丁再献对书画艺术研究、理论学习的热爱和深厚的书画功底。专家分析,甲骨文已经是当时很规范的汉文字,并统一了汉字“方块字”的书写规范,而骨刻文属于文字初创和逐步成熟阶段,加上骨头坚硬而不平整,刻划工艺较难掌握,会经常走偏,甚至出现滑擦,导致笔划中弧线、圆线、曲线和草虫状较多,刻划极不规范,临摹骨刻文原图对研究骨刻文来说是必要的方法。

  临摹、书写骨刻文将需要异常的耐心和毅力,丁再献在临摹、整理骨刻文字时,严格按其原始造型,一丝不苟、力求准确,每个字都会重复临摹几十遍,有不少字甚至临摹了近百遍,终于将破译的300多个字全部临摹下来,努力“再现”了东夷先祖当时创造骨刻文的情景。凭着自己的书法功底,丁再献还在对照骨刻原图的基础上将骨刻文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书法五体”,形象地展示出了中国文字的传承与演变。

  相比较于甲骨文,骨刻文的临摹研究者范围很小,如何使人们尽快识别难度还很大。许多业内专家建议,应在成功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艺术创作,将这一古老的文字以现代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丁再献又开始了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再次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始创的骨刻文书法艺术逐渐被众多业内专家和书法爱好者认可,正如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吴耀先生评价:就临摹和运用骨刻文进行书法及艺术创作而言,丁再献是最早的成功实践者。

  谈笑风生中 畅叙骨刻文  

  听丁再献娓娓道来一个个骨刻文字的来历,就像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

  一直以为,这种古老文字的破译工作是一门相当专业的学问,它不仅需要渊博的考古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字学知识,还要有矢志不移、甘于枯燥与寂寞的毅力。采访丁再献,听他娓娓道来一个个骨刻文字的来历,就像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眼前浮现出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劳动与生活的场景,不禁生发对他们创造这些文字符号的智慧的膜拜。无论如今的汉字如何演变,却都发源于这些古老的文字符号。

  破译的过程很枯燥,但发现之旅却如此迷人,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今人与古人的一种心灵对话,是一种历史的穿越。听丁再献滔滔不绝讲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才理解了他对骨刻文破译的那份痴迷与执着。

  丁再献反对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他说,我们的祖先发明文字的用意很简单,无非是记人或记事,而每一个文字符号的产生,都源于古人的生产与生活,是一种最直白的表达。比如好客的客,现在的客是形声字,意思为不管是谁进家都是客,而骨刻文中的客字宾主分明,描述的是家中主人分立门口两侧,欢迎客人进家,表达的是东夷人热情好客。再如骨刻文美丽的丽,就是画了两只鹿,鹿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动物,一只鹿只表示美,两只表示偶意,才是美丽,这也可以说是现代“伉俪情深”的一种渊源。鉴于对古文字的这种理解,丁再献的研究愈发生动而有说服力。

  丁再献在刘凤君教授东夷骨刻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骨刻文的源头和主要产地在山东、骨刻文是汉字源头”的理论。聪颖智慧的东夷人靠他们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等,山东距今8500~7500年的后李文化(西河文化)、6500~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4500~3500年的龙山文化都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丁再献希望,假以时日,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山东旅游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东夷文明,并在东夷文化遗址上寻找汉字的源头。

  在对一个个骨刻文字的访谈中,丁再献的健谈与谦逊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业内人士和社会对他所取得的成果而给予的高度评价,并称他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骨刻文字系统破译第一人”,对此他淡然一笑,一再说自己不是学者,仅在刘凤君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多研究出几个骨刻文字、写了一本小册子而已。还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什么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而是一无门派、二无名校、三无学术头衔的三无业余研究者。正因如此,丁再献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可能不被认可,甚至被质疑没有任何价值。

  但丁再献认为,文化研究不是哪个人的专利,研究无国界,更不分尊卑,敢于挑战、敢于说真话是一种责任,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也是如此。就是因为这种无拘无束的思想指导,丁再献的研究有了飞跃,他在《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中,首先从十九个篇章进行了论证后提出了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的论断,之后又提出了东夷骨刻文字是汉字源头的论断,更加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可靠性。正如著名齐鲁文化学者、东岳论丛原总编辑、山东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郭墨兰先生的评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就是从东夷文化传下来的,再献的这本书进一步的阐明了这个观点。我研究齐鲁文化30多年,许多话我不敢讲的再献讲了,我没有发现的再献发现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不仅对东夷文化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对齐鲁文化、中华文化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美丽山东行 旅游中国梦

  丁再献用骨刻文题写“美丽山东行 旅游中国梦”。

  丁再献在《“中国梦 我的梦”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采访板上写下自己的旅游中国梦。

  在山东省旅游局工作三十多年,丁再献亲身感受到了旅游从曾经的“出去玩玩”到现在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谈及旅游的梦想,丁再献说,旅游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手头宽裕了,教育、文化等各个层面发展了,才会有旅游休闲的意识。对于旅游工作者来说,要把中国的旅游产业打造成现代化的、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幸福指数高的文化产业。山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丁再献希望能够加强创意与包装,加强推广力度,进一步塑造“好客山东”品牌,做大做好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到山东旅游,欣赏美丽山东,圆老百姓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旅游梦。

  旅游对游客来说不仅仅是看山看水看风景,旅游的过程可以增长见闻,结交朋友,还可以体验当地的文化,探寻文化发展史,增长知识;此外,到各处走走,可以发现并感受中华大地一日千里的发展变化。丁再献说,近期到省外旅游、考察,发现各地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有些地方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越了山东,山东有先发优势,但也要看到这些变化,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我省旅游大发展,圆山东旅游工作者一个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之梦。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作者 初旭 在泸州的深厚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学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执着的...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图为姜琳在成都产品推介会上致辞)作者:初 旭 巍巍乌蒙山腹地的“郎酒之...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川南经济网讯 7月5日,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会长姜琳带队前往古蔺太平镇高笠村,对...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川南古蔺,有一位小青年,沐浴着浓厚的红色文化,...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在泸州浓香第一酒庄留影) 作者:初 旭 一场无休止的疫...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作者:陈锡烈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香文化博物馆”创办人袁志成作者:夏国...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记2021年泸州市“十大最美志愿者”雷亮图文/丁政鑫 初识雷亮,是2...

“中国好人”陈西达

“中国好人”陈西达
川石 初旭万里长江与千里沱江,越过高山,跨过平原,披荆斩棘而来,在川南大地热烈地...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作者:初 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