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辉:把美丽乡愁融入滨州旅游
2014-04-08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王景辉接受记者采访。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滨州作为新兴旅游城市,目前正全力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和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我们该如何使“美丽乡愁”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打造特色品牌,从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呢?记者近日就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采访了市旅游局局长王景辉。
全市92个乡镇办近半数开发建设了乡村旅游项目
记者: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受到工业化、城市化的严重异化,因而特别向往一片净土,找到那种似曾相识、久违重逢的“美丽乡愁”的感觉。您对发展乡村旅游是怎样认识的?我们如何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王景辉:乡村旅游当前不仅成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城市田园化的重要依托。我国目前正将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并享受更大的优惠,政府投资向郊区和优势产业转移,支持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这些都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的结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可以通过仔细研究深化思路,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促进“三农”问题解决,这也将是下一步城镇化的重要模式。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市抢抓“两区一圈”发展机遇,各县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全市92个乡镇办近半数开发建设了乡村旅游项目,加快了城乡经济文化融合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
我们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如嘉业生态园的投资商原先从事采矿业,后在邹平南部山区,植树蓄水,开山辟路,投资旅游业;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绿洲文化旅游产业园实现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从大农业中挖掘旅游资源、从旅游业中拓展农业发展
记者:从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看,我市无法比拟青、烟、威等市“碧海蓝天、金沙白浪”的优越自然条件;与东营等资源相似城市比较,则缺少“黄河入海口”这样的高影响力品牌,那么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是什么呢?
王景辉:扬长避短,挖掘潜力,突出优势,深度开发,滨州乡村旅游大有作为。滨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亮点:一是河、海文化兼容并蓄、精彩厚重。二是生态资源原生性良好。三是一、二产业的强力支撑及向三产的高转化性。
因此,我们将确立“从大农业中挖掘旅游资源、从旅游产业中拓展农业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互相开发利用。重点支持一批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建设,支持他们利用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菜园、渔村、盐场和垂钓园等,开展各种采摘、观光、垂钓,体验劳作、农村生活及乡土风俗等休闲观光旅游,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情民风等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好特色优势,以此实现滨州乡村旅游的突破发展。
“一核驱动、两带支撑、双圈辐射、三极延伸”总体框架已确立
记者:乡村旅游要实现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规划的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如何做好全市乡村旅游整体布局?怎样做到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中?
王景辉: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变革的主要举措。我们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全市乡村旅游科学发展。
这项工作市旅游局正在实施中,“一核驱动、两带支撑、双圈辐射、三极延伸”的总体框架已经确立。各县区及旅游强乡镇也根据本地山水、文化、习俗及农业旅游资源条件,与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组织专门力量,编制县区及具备条件乡镇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详规,并且认真地落实规划,组织实施。具体方向是:在环城、交通干线和中心集镇,重点发展餐饮、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在优势水果、优质花木、优质种养区,重点发展特色观光、文化休闲农业;在沿海、沿河、湖泊、水库区域,重点发展垂钓、水上运动;在山区,重点发展民俗体验、生态休闲。
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记者:我市乡村旅游目前有几种类型?今后我们将如何丰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王景辉: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和快速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六种类型:以果蔬观赏、采摘为主的生态采摘游;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为游客提供吃住农家、娱乐农家、农事参与的休闲体验游;通过高科技产品的示范、宣传、展示,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农业科普游;依托区域资源为游客提供乡野游憩、垂钓娱乐空间的生态观光游;以吕剧、渔鼓戏、胡集书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利用发展的民俗文化游;以海瓷、剪纸、草柳编、泥塑、家纺等一批融入滨州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商品、纪念品为内容的乡村购物游。
“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各地区域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注意总结其共性和个性化发展规律,继续推动各种类型间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不断丰富我市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按照层次性、多元化的错位竞争思路,规划发展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乡村旅游特色亮点,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记者 李伟伟)
猜你喜欢
泸州妹儿宋科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斩获剑术亚军
武汉高考状元黄翌青: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却得不到你的驻足
苏州大学78级校友傅苹回忆录严重失实 影响国家声誉
专访曹德旺:“我是中国人,我事业的重心一定在中国。”
泸州名仕刘明辉 蹉跎岁月创名企
中国公民赴美签证有望放宽至五年多次
惊呆!欧洲十大古怪旅游景点
李庆萍即将成为目前中国大中型银行唯一女行长
甜歌皇后李玲玉50岁依旧秀丽脱俗开个唱
泸州籍明星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泸州陈鑫明 不可或缺的地方史学专家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中国好人”陈西达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