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文学

泸州古蔺陈新华:一生最爱是彭云

2016-01-15 本站作者 【 字体:


 
作者:陈新华
         我失眠了。因为2016年的一次聚会。
         那天,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说我们“家里”要办一次“高大上”的春节联欢晚会,纯粹农民自己的晚会,问我可不可以、有没有时间当一下主持人。那还用说吗?“当然了,在有更合适的人选之前,我绝对有时间有心意!”说完我自己也吃惊不小——我从未如此不谦虚地慷慨答应过什么。
       挂了电话,便立即发现一个新的朋友圈把我拉了进去:彭云情结。接下来的几天,在里面看到“彭云春晚”的筹备情况:自发筹款、组委会、节目招募等,热热闹闹,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
       因我工作繁忙,常常没时间看朋友圈的信息。今晚抽空浏览,恰好看到“彭云情结”里在找小品素材,看他们的对话好像有些难题,我立刻发了条信息出去:小品创作,眼前就有高手一个。没想到小兄弟们瞬间明了个中含义,客客气气连连感谢,好似解了燃眉之急,弄得我羞愧和难过起来——难道我已不是那里的主人了么?我在发出信息“高手一个”的那一瞬,已经不是平时一向谦卑的自己了,那是一个彭云女儿为了让母亲自豪自告奋勇发出的承诺!
       于是我失眠了。我想起我的家彭云,我想念那里的一切——
        彭云四面环山,用老一辈的话说就是“一个夹沟沟”。虽说地处边远,却人气兴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场镇。据说一百多年以来,热闹不减,祥和安宁。以“彭云街”为中心,小路四通八达,10公里以内南至丹桂,北至贵州习水茅台,西至大山土城大村,东面翻山,山山相连,村村落落鸡鸣狗吠……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一条大公路接国道309从丹桂经彭云直贯鲤鱼滩,再接208省道左通习水右通茅台。乡村公路则如条条白练,四面铺开,连接户户人家。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祖祖辈辈对大娄山对赤水河充满浓浓感情,口口相传的背盐背煤碳的记忆留给了许多的后辈。自我有记忆以来,我们老家的人都认为自己既是贵州人又是四川人。出门在外,互道桑梓,都喜欢“趾高气扬”地来一句:晓得茅台酒吗?晓得红花郎吗?我就是闻着酒香长大的!现在更有发财致富了的年轻人,在仁怀或遵义买了房定居,又觉得四川还是“老户口所在地”,便又率性在古蔺或泸州再买一房方才安心。
         是啊,四川才是我们的家,彭云才是我们的家。我在11岁那年,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修公路中,修一条走出大山,通往政府所在地的公路。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有报酬,没有拨款,全是百姓投工投劳投资。那一次,我看到了我老家彭云人民的勤劳互助,看到了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品质。那些挖土背石、放炮躲炮的情景历历在目。至于捐土地投工投劳修学校、修养老院等事情,三天三夜摆不玩,每每一谈及,依旧会感动得泪涔涔而湿衣襟。
         贵州也是我们的家。清楚地记得,2008年正月初六,鲤鱼滩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彭云所有车辆全部出动,能载多少人就载多少人,坐不到车的步行,第一时间赶往营救。现场河水滔滔,危险重重,场面悲惨,哭声一片,彭云人能上场抢救的没人退步,不能上场的站在两岸,那是对生命的惋惜和敬礼!那一次,我看到老家人民的善良和勇气!不忍直视现场的我晕头回家,几天不思饮食。后来在中央一台的新闻报道里,我除了看到那身穿警服和救生服的身影,还看到熟悉的彭云人的身影,能叫出那些熟悉的名字。
       彭云人珍视自己的特别环境,也珍惜这片土地上的优良传统。许多优良的乡村传统,依旧在年轻的彭云人身上传承。他们穿梭在两省之间,享受着贵州四川带给他们的滋养,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回报着两个家。
        彭云有神秘而美丽的地名和传说,比如响水洞的龙,半里三座庙,半里三栋桥,其中最著名的是飞仙洞。
        飞仙洞是我想象力开始的地方。知道彭云的人,必知道飞仙洞。这本是彭云街东面大山中腰的一个天然溶洞,里面约有一百平米。洞内冬暖夏凉,有天然岩滴水、石笋,石壁凹凸不平,奇形怪状,石缝间偶尔长些草木,以彰显其生命存在。自我记事以来,就知道这个洞口砌了高高的墙,墙上有很高大的毛主席画像。依据岩洞的地势特点,洞内砌了三级台阶,每级台阶上供奉着各类菩萨,又依傍岩层加砖添瓦修了几间屋子,供出家修行的人或是远方来的善男信女住宿。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或是年关,这里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关于飞仙洞的来历,我们彭云人家喻户晓。据说好多年前,有一天,村里的一个中年人说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仙人对他说:“我住在你们这个地方了,你们这里的人淳朴善良,勤劳智慧,团结文明,我要永远的保佑你们。”说完这仙人就飞入山中。这人把梦给大家一说,大家觉得不能亏待了这仙人,于是详问出仙人飞去的具体地方。看那里杂木丛生,一片荆棘。于是大家合力披荆斩棘,开山挖路,顺着梦中的指引硬开出一条通往半山腰的路来,待荆棘遍除,杂木丛草不在,人们才发现这里“藏”着这么大的山洞,进得洞中,里面竟然空旷一片,清爽干净,寻找仙人,乃发现洞中一丈多高处的小石阶上端立着一尺来高的笑面人,看那位置,人无法攀爬上去,定是神仙飞而至上,从此保一方平安。人们感念菩萨恩德,便为此洞取名“飞仙洞”,修缮此洞以及通往此洞的道路,并香火不断,果品供奉。后来又请了各方菩萨,诸如送子娘娘、财神爷、观音娘娘、刘关张等等来陪伴飞来仙,这里更是热闹起来了。
         在很多彭云人的童年里,飞仙洞一直谜一样的存在于我们的脑际,给了我们无穷的幻想和憧憬,一切美好的东西渐渐根植于心底。我们谨遵飞来仙的“圣言”:这里的人淳朴善良,勤劳智慧,团结文明……
       也不知是出于何故,大概是怕我们过于痴迷于神秘传说忘记了现实真实面吧,在我长大点后,父亲告诉我,其实那“飞来仙”就是那个做梦的人的杰作,他自己发现了那个洞,自己想方设法弄了个“菩萨”到山洞中,再杜撰一个梦出来……
        我美丽的想象从此破灭。我不知道是该怨父亲,还是感谢父亲。有一段时间,特别讨厌“假”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明白,那个造假的前辈,该是何等用心良苦,该是何等高瞻远瞩,他或许历尽辛苦,或许冥思苦想,为彭云人留下如此美的故事和对未来的企盼,甚至留下根植于心的文化传承。我感谢我的父亲,他告诉我那个美丽的传说,又亲口打破美丽的传说。传说让彭云人善良自信,真相激发彭云人立志奋斗。彭云的孩子,就这么在传说和真相中长大。
彭云人对文化的尊重,也许在全县都是有名的。在彭云岩湾小学待过的老师,都会记得这里尊师重教的氛围,有从此处调出的教师说过:“这里的老师从路上走过,人家碰到你一百次就会叫你一百声,声声真诚。”这就是对知识的敬重,是彭云人淳朴的爱啊。
        在我们的记忆中,彭云人的精神生活从不贫乏。“大篷车”演出队住在彭云街舍不得走,因为彭云人不仅要出钱出力请他们演出,还亲自去高山上采摘他们最喜欢的“岩白菜”,我们在演出队里学会了“演戏”;电影队喜欢来我们街,不仅收入好,更是“秩序好维持”,我们在电影中懂得生活和感恩;花灯表演从来不厌弃彭云,送财神的不会苦着脸回去。我们孩子就在这些耳濡目染中开始比划模仿。
彭云人自己也动手丰富文化生活,每年,“耍龙”是过年的必备节目,总有一批手工艺人,他们用竹子制作龙骨,用皮纸制作龙身,再用颜料绘龙身,画龙点睛,龙就活了。年关大人小孩举着长长的大龙在整个大队巡回舞龙,有时还被其他大队“请”过去热闹一番。等到正月十五擦黑,彭云街上熙熙攘攘,看“耍龙”。一壮年男子在前面举“元宝”变换各种姿势,时高时低时左时右时跑时驻,后面大龙便由一二十个壮年男子举着,龙口大张,要去吞龙珠,龙口随着龙珠变换姿势,龙身便相应变换,后面的人既要观察又要凭感觉,还要有创意,不仅要跟上节奏,还不能让龙身绞着,更要舞出龙之雄劲和美感。更难的是,舞龙队伍旁边,许多围观者不断喝彩,不断燃放爆竹,还给舞龙者扔过去,舞者还得躲爆竹。耍龙灯的过程,是强劲的体力活,是技术活,是原汁原味的散发泥土气息的艺术表演。
欢天喜地、哄哄闹闹,几个小时,最后,爆竹燃完,危险不在,大家就撕龙衣,一则壮胆驱邪,二则图吉利,三则大家全部加入一个队伍更为热闹,大人自会让着小孩,男人自会让着女人。抢了龙衣,龙便完成重任。找个僻静安全的地方,烧一炷香,口里念着祈祷语,烧了龙身,龙则上天汇报去了,彭云人度过一个热闹的新年后,又开始一年的春种秋收。
         记忆中最深的,大概1988年左右吧,彭云的年轻人自行组织了第一次农民春节年欢晚会,就在陈云乾大爷自己修的“电影院”里,陈校组织办了手抄报,我写了篇“修公路”的稿子被他用上,手抄报的多数内容忘记了,可那手抄报的大小、上面汉字的方正、插图的素雅依旧没忘。隐约记得,一个高大的哥哥找到我,专门说了我的那篇文章,大意是写得不错,以后多写的意思。再后来,不知从哪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泸州农民的第一份手抄报,内容就是彭云的事。手抄报曾经激励过多少我一样的人,不得而知。
       还记得一大群人窝在屋子研究手影的情形,和山那边的村里人对歌的情形,在月光下编织故事的情形,虽模糊不清,却也依稀忆起。
等到我回过神,已是大半夜,我立即在“彭云情结”发了条信息,闭眼想着春晚的事,满是期盼。
        我的老家在四川古蔺县丹桂镇彭云村,那是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那里有我童年的欢笑和幸福的眼泪,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对我和所有的彭云人来说,即使走南闯北踏遍千山万水,一生最爱仍是彭云。记得美国作家福克纳曾说过:“我一辈子只写我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可我一辈子也写不完。”对我而言,彭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滴露珠,一片云朵,于我也是忆不完写不完啊。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花满酒城 泸州第十八届酒城诗会暨第十届梨花诗会今日举行

花满酒城 泸州第十八届酒城诗会暨第十届梨花诗会今日举行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

古蔺石屏 一首民谣牵出的爱情

古蔺石屏 一首民谣牵出的爱情
石屏当地的彝族长桌宴(苏华利 供图)作者:初旭我的老家在古蔺东南角一个叫丹桂的地...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年的春天,一...

邵忠奇:大行其道赋

邵忠奇:大行其道赋
泸州 邵忠奇 烁烁乾坤,郎朗酒林。类之翘楚,大行其道。大行者,从...

初旭:龙厂沟的乡村医生

初旭:龙厂沟的乡村医生
初旭巍巍乌蒙山,延绵千里,横跨云贵川渝地区。一道道山梁,一条条峡谷,龙腾虎跃,气...

初旭:泸州商道

初旭:泸州商道
作者:初旭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即将举行的泸州首届泸商大会。 亿万斯年,随...

初旭:长江玉佩邻玉场

初旭:长江玉佩邻玉场
初旭万里长江从雪山草地一路奔涌而来,穿过二龙口、大渡口,继续东流。日夜奔忙的江水...

初旭:律动的中国酒城

初旭:律动的中国酒城
初旭 亿万斯年,某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道闪电,地壳痛苦地分娩,劈开一道...

初旭:日怪的大古蔺

初旭:日怪的大古蔺
初 旭 古蔺,地处川、滇、黔交界,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伟人率领铁军从此路过...

红军长征在古蔺丹桂之三:天禄阁开仓放粮

红军长征在古蔺丹桂之三:天禄阁开仓放粮
编者按:两河口,顾名思义就是两条河交汇的地方。众人知晓最多的是四川省小金县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