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我们学感恩
2019-12-26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作者:初旭
感恩亲人
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修养。感恩,是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的感激,感恩,是做人基本的礼貌,感恩,更是人生最大的学问。毛泽东在这方面率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从许多史料中,可以了解到,少年时期,毛泽东与父亲毛顺生的关系并不好,但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毅然把父亲接到长沙住了一段时间。父亲后来也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内心是很感激父亲的,没有父亲挣钱养家,毛泽东也不可能走出韶山冲,到外求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韶山,专程到父母墓前行礼致敬,足可见他对亲人的一份感恩之情。
不忘友情
感恩朋友的同行与帮助,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朋友的鼓励和牵挂,你会有人诉说真心话,在你失意时,你不会孤单,在你得意时,会有人和你分享心中喜悦。毛泽东人生的路上,就有许多这样的知心朋友和故交,对每一位朋友都心存感恩之心,与之交往,后来也成为一段段佳话,流传后世。
毛泽东是一位性情中人,也是一位本真的人。他对长辈以敬、待兄弟以诚,从不以主席自居。解放后,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发来的信件,虽日理万机,但建国初期与亲朋故旧的往来通信,毛泽东都坚持自己亲笔回信。他对家乡亲友的复信,龙飞凤舞,字字真情。他的老同学周世钊曾向他建议:一般亲朋好友的复信,交给秘书去处理吧!毛泽东回答道:“这不好。亲笔回信,是对亲朋好友的尊重;再说,秘书不知道来信者与我的关系,要向秘书讲怎么称呼,怎么复信,写什么内容。这样,比我自己复信的时间还要多,还不一定写在点子上,不如我自己提笔写几句还省事得多。”从这些点点滴滴,可见主席的细心。
毛泽东一生所得稿酬颇丰,但他很少自己取用,每每得知在家乡的长辈、同族兄弟、表兄弟、老师、同学、邻居,甚至少年时一道看牛割草的朋友,生活困顿无以为继之时,他大都慷慨解囊给予补贴帮助。妻子杨开慧牺牲以后,他不仅写下了那首感天动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还代爱妻向岳母杨老太太尽孝,自新中国成立始,每年给岳母杨老太太寄两次生活费,每次600元。有时秘书忘记了,他便叮嘱要补寄上。
毛泽东一生所得稿酬颇丰,但他很少自己取用,每每得知在家乡的长辈、同族兄弟、表兄弟、老师、同学、邻居,甚至少年时一道看牛割草的朋友,生活困顿无以为继之时,他大都慷慨解囊给予补贴帮助。妻子杨开慧牺牲以后,他不仅写下了那首感天动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还代爱妻向岳母杨老太太尽孝,自新中国成立始,每年给岳母杨老太太寄两次生活费,每次600元。有时秘书忘记了,他便叮嘱要补寄上。
1920年,为了开办长沙文化书社、出版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开展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筹组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毛泽东曾向章士钊请求资助,章从所募集的勤工俭学款项中抽出了一部分,交给毛泽东,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
1963年,毛泽东向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回忆起此事,并让她转告章士钊,“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1年还2千,10年还完2万。”章含之把毛泽东的话通报给父亲,章士钊回话说,当时的银元是募捐而来,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而且,当年把钱交给毛泽东,完全是按照杨昌济的意思处理的,因此,自己不能收此馈赠。毛泽东再次向章含之挑明:“我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散钱帮助许多人。他这几年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依据他老先生的脾气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是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费中付出。”
几天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徐业夫送上第一个2千元。以后,每年春节正月初二,送上2千元。十年后,毛泽东又说:“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是多少。就这样还下去,只要行老健在,这个利息就要还下去。”可见,点滴之恩,工作如此繁忙的毛主席总是记在心上,并付诸于行动。
1963年,毛泽东向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回忆起此事,并让她转告章士钊,“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1年还2千,10年还完2万。”章含之把毛泽东的话通报给父亲,章士钊回话说,当时的银元是募捐而来,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而且,当年把钱交给毛泽东,完全是按照杨昌济的意思处理的,因此,自己不能收此馈赠。毛泽东再次向章含之挑明:“我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散钱帮助许多人。他这几年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依据他老先生的脾气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是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费中付出。”
几天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徐业夫送上第一个2千元。以后,每年春节正月初二,送上2千元。十年后,毛泽东又说:“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是多少。就这样还下去,只要行老健在,这个利息就要还下去。”可见,点滴之恩,工作如此繁忙的毛主席总是记在心上,并付诸于行动。
生日感恩
生日,一个血浓于水的日子;生日,一个深情缱绻的日子;生日,一个温馨浪漫的日子;生日,一个值得深思的日子。毛主席的多个生日,让我们感慨良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每一个人都要过生日,有的灯红酒绿有的粗茶淡饭。令人异常感动、难以置信的是,伟人毛泽东的生日宴简朴而特殊。50岁生日:拒绝做寿。59岁生日:请来保健医生和行政秘书王鹤滨一人,同吃清汤面。69岁生日:壮怀激烈,豪情满怀,家宴作诗《七律 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毛主席71岁生日:规模最隆重、是感恩于人民的一次生日。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过生日,自掏腰包设宴,参加的劳模有董加耕、陈永贵、邢燕子、王进喜等。科学家和劳动模范与毛泽东同坐主桌。毛泽东说:“今天既不是请客,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四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况且实行分餐制,每道菜装在一个小搪瓷盘中。第一盘先端给了回乡务农的先进分子董加耕。宴会体现高风亮节,可说能与日月同辉。
生日,是一个思亲感恩的日子,生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毛主席把他的生日办成了一个感恩人民的生日宴会。
生日,是一个思亲感恩的日子,生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毛主席把他的生日办成了一个感恩人民的生日宴会。
不忘战友
长征时期,红军队伍到达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的哈达铺,毛泽东和中央也知道有陕北,有刘志丹。当时非常痛苦的毛泽东,到了哈达铺终于看到了队伍的归宿和落脚点。他把队伍集合起来,搞整编,把一、三军团合并整编成“陕甘支队”,带着不到万人的队伍,翻过六盘山去陕北跟刘志丹会合。
当时,陕北是刘志丹的地盘,在这里开辟了几个县的根据地。过了没多久,鄂豫皖的红二十五军,最先长征到达了陕北,军长是徐海东,政委是程子华。 军长徐海东是工人出身,原来是烧窑的,非常淳朴。他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正在向陕北行进,徐海东就跟程子华政委说,中央快来了,咱们去接中央去吧!程子华就犹豫,你说中央现在也不知道到哪儿了,咱们要是挪动了,咱们这块地盘都保不住了,还是等着中央来联络咱们吧。徐海东一想,也就这样吧。有一天,徐海东跟杨虎城的部队正在作战,突然来了一匹马,一个通讯员,说军长、军长,中央已经到了某某地方了,中央等着你去。徐海东一听,中央来了,仗也不打了,骑着马跑了六十多里的山路,最后在一个破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当时面色又灰又黄,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但是一见到徐海东,激动得紧紧地握住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你来了,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终于到家了!徐海东就说,中央对我有什么指示?毛泽东想了想说,能不能先给我们点钱,我们太穷了。徐海东毫不犹豫,把红二十五军大部分的军费七千大洋,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的感动,第一,徐海东不是他的部下,是张国焘的部下,但是主动地来接中央,表现了他对中央的忠诚;第二,徐海东丝毫不搞本位主义,把他手里的钱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中央,这叫雪中送炭。所以毛泽东后来感动地说,海东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在抗战后期得了肺病,于是退出了领导岗位,整个解放战争他都没有参加,都在大连的苏联红军疗养院养病,解放后继续养病,到了1955年授衔,毛泽东特地关照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排名第二,仅次于在职的粟裕总参谋长。元帅和大将不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每一个位置都有特殊的定义,徐海东大将排名第二。徐海东自己真是过意不去,他给主席写了封信,说主席,我这么多年都没工作了,授我大将太高了,我受之有愧。毛泽东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不高也不低,正好。徐海东被授予大将以后继续养病。徐海东当年的慷慨解囊,不仅拯救了中央红军,某种程度来说,也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点,毛泽东心存感恩,终生铭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存感恩,懂得感恩,你会发现你拥有更多的东西,生命中才会有更多的阳光,人的一生也就变得更加美丽。心中有爱,才会懂得感恩,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毛泽东就是我们身边的感恩榜样,他心怀感恩去工作,去学习,无论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是红军长征时期,在他的笔下,都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用一种博大的胸襟去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时至今日,“人民万岁”还在我们耳际久久回旋……
毛泽东教我们学会感恩,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信心和依靠。学会感恩,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作者初旭,原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徐海东在抗战后期得了肺病,于是退出了领导岗位,整个解放战争他都没有参加,都在大连的苏联红军疗养院养病,解放后继续养病,到了1955年授衔,毛泽东特地关照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排名第二,仅次于在职的粟裕总参谋长。元帅和大将不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每一个位置都有特殊的定义,徐海东大将排名第二。徐海东自己真是过意不去,他给主席写了封信,说主席,我这么多年都没工作了,授我大将太高了,我受之有愧。毛泽东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不高也不低,正好。徐海东被授予大将以后继续养病。徐海东当年的慷慨解囊,不仅拯救了中央红军,某种程度来说,也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点,毛泽东心存感恩,终生铭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存感恩,懂得感恩,你会发现你拥有更多的东西,生命中才会有更多的阳光,人的一生也就变得更加美丽。心中有爱,才会懂得感恩,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毛泽东就是我们身边的感恩榜样,他心怀感恩去工作,去学习,无论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是红军长征时期,在他的笔下,都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用一种博大的胸襟去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时至今日,“人民万岁”还在我们耳际久久回旋……
毛泽东教我们学会感恩,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信心和依靠。学会感恩,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作者初旭,原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泸商记忆》(与人合作),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等。先后推出的《纳溪贡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笔记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及多篇调查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家们的关注。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花开丹桂》《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一潭美酒是故乡》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品牌策划、品牌推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所编著的《泸州百业赋》即将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四川叙永:愁肠百结婉容墓
2012-01-08
294
初旭:最苦便是情深处——写给自己的七夕
2020-08-25
244
让文化“三千年的文化”活起来
2012-04-03
199
陶蓉:小暑 诗歌
2020-07-06
208
四川古蔺:这才是真正的“铁船过江”
2015-04-27
220
初旭:我的母亲
2015-03-25
142
《酒城新报》改版 重磅推出《水井沟血案揭秘》
2013-01-03
288
关于穿越世界旅行
2013-08-21
158
怀想革命老区——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2016-12-25
224
泸州一如:伍松乔老师从旁边这条路走了
2017-11-05
196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初旭:我家做“大斋”
初旭 我的老家在乌蒙山腹地一个叫龙厂沟的偏僻农村,这里四面大山包围,相对...
初旭:川酿酒赋(征求意见稿)
初旭蜀南古蔺,人杰地灵。巍巍乌蒙屹立千年屏障,滔滔赤水情归万里长江。峡谷长龙,东...
花满酒城 泸州第十八届酒城诗会暨第十届梨花诗会今日举行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
古蔺石屏 一首民谣牵出的爱情
石屏当地的彝族长桌宴(苏华利 供图)作者:初旭我的老家在古蔺东南角一个叫丹桂的地...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年的春天,一...
邵忠奇:大行其道赋
泸州 邵忠奇 烁烁乾坤,郎朗酒林。类之翘楚,大行其道。大行者,从...
初旭:龙厂沟的乡村医生
初旭巍巍乌蒙山,延绵千里,横跨云贵川渝地区。一道道山梁,一条条峡谷,龙腾虎跃,气...
初旭:泸州商道
作者:初旭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即将举行的泸州首届泸商大会。 亿万斯年,随...
初旭:长江玉佩邻玉场
初旭万里长江从雪山草地一路奔涌而来,穿过二龙口、大渡口,继续东流。日夜奔忙的江水...
初旭:律动的中国酒城
初旭 亿万斯年,某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道闪电,地壳痛苦地分娩,劈开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