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文学

诠释家乡泸州古蔺

2016-07-29 本站作者 【 字体:


 
       作者:初旭
 
        父亲的父亲,爷爷的爷爷口耳相传,很小便知道我们的先人“家住麻城乡孝感乡,红巾追赶过泸阳……”。随着那次“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讨照为业落点在四川古蔺,自此,老祖先的一脉相承,注定我今生今世“祖籍四川古蔺”。我知道古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从我记事时起,总觉得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别有滋味而耐人琢磨。前不久,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亲。在县城里转悠了两天,攀沿火星山,登高九翆楼,漫步送秋亭,凭吊汉人坡,这样的体会便越来越深刻。


 
        早年,我在外浪迹江湖,许多地人都经常将古蔺的“蔺”读作“阑”,问我是不是“古阑人,我深感愤懑如实作答:“我不是‘古阑人,‘是古蔺人’,‘蔺’乃‘蔺相如’的‘蔺。那里中国工农红军曾四渡赤水,是盛产郎酒的地方”。外地人听我这一说,罔然若失地留给我一个长长的“哦……”。此次,我有意识地走房了油窄房、一人巷、狮子坝、蚂蟥田、墨宝寺、大石坝、蒋家田……遍问“古蔺”的由来,均未获得满意答案,查阅《古蔺县志》也不了了之。“蔺”乃草本植物,有人图方便,写作了“苓”,仅管两个字读音不近相同,但同样属植物类,与“古”联系在一起,让人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叠印出:远古的背景下,枯草凄凄,民风膘悍那古拙苍凉的画画。不说别的,仅就那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就有些雷人,试想没有资本,谁敢“自大”?尚若唐宋时期,商贸潇条,农牧落后,岂能以罗氏鬼国著称?古蔺既人杰也地灵,奢香夫人“龙场九驿”,川黔两省一线相连;邓均吾独闯上海滩,大浪淘金,为桑梓添光彩;天宝洞、地保洞窖藏郎酒,尉劳红军传佳话;三府宫员五勘黄荆地,百年封禁,留下幽美著称的原始老林。你难道说古蔺不壮美吗?不富饶吗?不伟大吗?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古蔺也有不敢“自大”的时候,也有悲壮苍凉的一天。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赵尔丰的人深谙为为官之道,为了更好地讨好清政府,邀功请赏,竟然统率大军,进剿苗沟(今鱼化乡境内),赵尔丰坐镇行辕,草营人命,滥杀无辜,一时间,古蔺被杀得路断人稀,风惨云淡,尖山子那年早落的冬雪白里透红。”文革”中偏远的古蔺也卷入动乱狂潮。一时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攻打轿子顶的炮声如雷贯耳, 时至今日,桥子顶白云横亘。这是古蔺的过错吗?不是,更不能怪罪于古蔺。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叫“古蔺”也好,叫“古苓”也行,无关大局。任何吉祥和名字既不能带来平安,也不能带来富有。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没有一个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执政党领导,他的国家不会繁荣昌盛,他的人民不会安居乐业。时间逆转,看看清朝、看看民国,那时候,古蔺城南一带盛行“打溜石坝”民风,那种凭“运气”的尧幸心态,今天早已被时代遗弃,巍巍的石柱岭可以作证。
        说起那时的古蔺,我们自然想到奢香夫人,张广泗、付华封、李熏廷,甚至为慎思堂题联的第一任县长马聘三……他们各自的尊容如何,我们没有见过,但我们的县志忘不了要记述这些褒或贬的人物,为他们盖棺论定。此后若干年,我觉得古蔺这片蔺草没能舒舒展,也没有潇潇洒洒的繁荣过,因为这里山太高,山高皇帝远,难免猴子称霸王;山太高,挡着我们深遂的目光和视野。古蔺山高水长,“一线天”的地方太多,一叶蔽目,甚至一手可以遮天。这里的河太深太窄,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刘备大意失荆州,古蔺在小溪沟里翻船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直言:落鸿桥上那两架玻璃的拱桥,既是漂亮的城市景观,也是为某些人准备的双手表。这里地方太小,小得无法让人施展拳脚,唯有那农酽的乡情、亲情化不开,一化不开,人际关系自然就盘根错节……古蔺的高山与深俗,没能阻挡着瘟疫的流行,成灾的匪盗,民不聊生的苦难日子,也没能阻挡着万里长征的脚步和新时代的到来。谁要是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狂妄自大,目无人民,这里是绝不允许的。民国时期,辖区丹桂曾有伪乡长被当地百姓用青冈棒追得屁滚尿流,观文银庄的罐儿炮还未张口,固若金汤的土围子早被解放军的炮火直击得百孔千疮。前车之鉴值得我们去很好地思索。
       古蔺还是古蔺,一切怨不得它,也由不得它,古蔺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奢香夫人,仅管远嫁贵州水西,作为“娘家”的古蔺为有这样聪明仁慈之女而骄傲;张广泗疏通赤水河,蜈蚣岩上的记事碑历经风雨,清晰可辨;被誉为新时期改革新星的朱书记,宽阔的街道,优美的城市,可曾有他操劳的身影;奢从明逼迫造反,胡伏龙蓄志反清,用古蔺人的鲜血染红顶子的赵尔丰,从杀人摩王到袅首游城,历史记得,古蔺人更记得。古蔺的风云岁月告诉我们,人民的嘴是历史的碑,功与过,它会作出公正的裁判。
        古蔺就是古蔺,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毛泽东一句话“绕着敌人走”,古蔺便成为长征的必经之地,红军将士在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绕就绕了54天,抒写了“四渡赤水”光辉篇章。从此,乌蒙磅礴被工农红军走成泥丸。那遍地的凄凄枯草,化作星星之火,很快燎原大江南北。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古蔺这片厚重的土地,历经两次解放炮火的洗礼才从沉睡中醒来。



        从睡梦中醒来的古蔺,必竟不是夜郎古国,宣抚土司,跨入二十一世纪,这里早已没有血剿苗沟的野蛮,也没有“种兵”的愚味,更没有“文革”中将明代精湛建筑一一石牌坊视作“四旧”给予拆除。这里有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又有新时代的崛起和繁荣。我是一个直性子的人,不想因为我被刻上“古蔺”这一烙印,就粉饰这里,来个一好百好。也不想一味地否定,古蔺境内行路难,古蔺人张口闭口你丫妈的不文明……古蔺历史悠久,水秀山青,文化厚重,民风古朴;古蔺人争强好胜,爽性耿直,敢作敢为,膘悍勇猛。、由于近诸者赤的缘由,故而古蔺在某些方面倒适应了一代代古蔺人的生存和发展。
       怀着对故乡热土的的愿望,我又一次攀高八百级凌霄石级,登临火星山巅,站在丛峦叠翠间,俯瞰崛起的古蔺县城,心里竟涌起一片惆怅。孔子说登泰山而赋,我作为古蔺人,面对自己生活几十年的这片西部热土,却不知该赋点什么?

 相关链接:作者介绍

        
初旭,原名王先军,出生于四川古蔺,大专文化。1985年参加工作。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就职于某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古蔺县丹桂镇人民政府、古蔺县文化馆从事文化工作。在泸州日报、泸州晚报、中国经济网泸州频道等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了《巴蜀名胜楹联大全》等。在泸州晚报上推出的《走近珠江三角洲的泸州人(系列报道)》(与人合作)、《泸州机场的前世今生》等受到各界好评;先后推出的长篇调查报告《泸州小贷市场勃勃生机起风云》《泸州商会抱团取暖演绎江湖梦想》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泸州企业家的高度评价。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花灯之歌》《黄荆行》《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成功地包装推广了“巴蜀笑星”张德高、“当代李小龙”陈天星、毛泽东特型演员缪世璇等。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人物专访、网络推广和新赋体的写作。微信号:chuxu0830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初旭:我家做“大斋”

初旭:我家做“大斋”
初旭 我的老家在乌蒙山腹地一个叫龙厂沟的偏僻农村,这里四面大山包围,相对...

初旭:川酿酒赋(征求意见稿)

初旭:川酿酒赋(征求意见稿)
初旭蜀南古蔺,人杰地灵。巍巍乌蒙屹立千年屏障,滔滔赤水情归万里长江。峡谷长龙,东...

花满酒城 泸州第十八届酒城诗会暨第十届梨花诗会今日举行

花满酒城 泸州第十八届酒城诗会暨第十届梨花诗会今日举行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

古蔺石屏 一首民谣牵出的爱情

古蔺石屏 一首民谣牵出的爱情
石屏当地的彝族长桌宴(苏华利 供图)作者:初旭我的老家在古蔺东南角一个叫丹桂的地...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酱酒文明从赤水河启航——《中国酱酒文明史》序 “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年的春天,一...

邵忠奇:大行其道赋

邵忠奇:大行其道赋
泸州 邵忠奇 烁烁乾坤,郎朗酒林。类之翘楚,大行其道。大行者,从...

初旭:龙厂沟的乡村医生

初旭:龙厂沟的乡村医生
初旭巍巍乌蒙山,延绵千里,横跨云贵川渝地区。一道道山梁,一条条峡谷,龙腾虎跃,气...

初旭:泸州商道

初旭:泸州商道
作者:初旭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即将举行的泸州首届泸商大会。 亿万斯年,随...

初旭:长江玉佩邻玉场

初旭:长江玉佩邻玉场
初旭万里长江从雪山草地一路奔涌而来,穿过二龙口、大渡口,继续东流。日夜奔忙的江水...

初旭:律动的中国酒城

初旭:律动的中国酒城
初旭 亿万斯年,某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道闪电,地壳痛苦地分娩,劈开一道...